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春秋左传注 > 第5章 仲夏纪(第2页)

第5章 仲夏纪(第2页)

死生分:阴阳相争,使物各有死生。分,别。

处:居处。掩:深。为避暑气,居处必深。

止:禁止。

进:进御,指嫔妃进御。

薄:用作动词,减少。滋味:美味。

无致和:不要希望各种滋味都调和在一起。致,尽。和,调。

退:止。

百官:指身体各种器官。

径:急速。

晏阴:阳阴。晏,阳(依王念孙说)。这句大意是阴阳相争,未知所定,所以君子要安静无为,以待阴阳成败的确定。

解:脱落,这里指生新角而脱去

旧角。

半夏:药草名,夏历五月而生。

木堇(jǐn):落叶灌木,花早晨开晚上闭。堇也写作槿。荣:花,这里用作动词。

无用火南方:五行说认为南方属火,仲夏火气旺盛,如果再于南方用火,则火气伤阴,所以说“无用火南方”。

高明:指楼观等高而明之处。

远:用作动词。

台:高而上平的建筑物。榭:台上的高屋。以上四句都是顺阳避暑之意。

暴兵:指不义之兵。暴,害。五行说认为冬季天寒,主闭藏,仲夏行冬令,就会雹霰伤五谷,道路不通畅,暴兵来侵犯。

百螣(tè):指各种类似蝗虫的害虫。媵,虫名,类似蝗虫,吃庄稼的叶子。

饥:荒年。五行说认为春主生育,仲夏行春令,就会使五谷晚熟,害虫成灾,遭遇荒年。

疫:疾疫。五行说认为秋气寒凉,仲夏行秋令,就会使草木枯落,果实过早成熟,人民因时气不合而遭受病害。

大乐【正文】

二曰:

音乐之所由来者远矣。生于度量①,本于太一②。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④。浑浑沌沌⑤,离则复合,合则复离,是谓天常⑥。天地车轮⑦,终则复始,极则复反⑧,莫不咸当⑨。日月星辰,或疾或徐⑩,日月不同,以尽其行。四时代兴,或暑或寒,或短或长,或柔或刚。万物所出,造于太一,化于阴阳。萌芽始震,凝以形。形体有处,莫不有声。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先王定乐,由此而生。

天下太平,万物安宁。皆化其上,乐乃可成。成乐有具,必节嗜欲。嗜欲不辟,乐乃可务。务乐有术,必由平出。平出于公,公出于道。故惟得道之人,其可与言乐乎!

亡国戮民,非无乐也,其乐不乐。溺者非不笑也,罪人非不歌也,狂者非不武也,乱世之乐有似于此。君臣失位,父子失处,夫妇失宜,民人呻吟,其以为乐也,若之何哉?

凡乐,天地之和、阴阳之调也。始生人者,天也,人无事焉。天使人有欲,人弗得不求;天使人有恶,人弗得不辟⑨。欲与恶,所受于天也,人不得与焉,不可变,不可易。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安由出哉?

大乐,君臣、父子、长少之所欢欣而说也。欢欣生于平,平生于道。道也者,视之不见,听之不闻,不可为状。有知不见之见、不闻之闻、无状之状者,则几于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

故一也者制令,两也者从听。先圣择两法一,是以知万物之情。故能以一听政者,乐君臣,和远近,说黔首,合宗亲;能以一治其身者,免于灾,终其寿,全其天;能以一治其国者,奸邪去,贤者至,成大化;能以一治天下者,寒暑适,风雨时,为圣人。故知一则明,明两则狂。【解说】

本篇关于音乐的论述与《乐记》相通,反映了儒家的音乐思想。文中提出,“世之学者,有非乐者矣,安由出哉”,显然是针对墨家“非乐”说而发的,是对墨家“非乐”思想的否定。

本篇的天道观在《吕氏春秋》中是比较完整的。文章说:“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东西,包括天地,都是由“太一”派生出来的,“太一”是天地万物之本。那么什么是“太一”呢?文章说:“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谓之太一。”“道”就是“太一”。《圜道》中说:“一也者至贵,莫知其原,莫知其端,莫知其始,莫知其终,而万物以为宗。”可见,在《吕氏春秋》一书中,作为万物本原的“太一”、“道”、“一”,三者内涵是相同的。这与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着根本不同。在老子学说中,“道”是“无”,是超乎“一”的虚构的观念。而在《吕氏春秋》中,“道”是“有”,是“太一”、“一”。因此,《吕氏春秋》中的自然观与宇宙起源说同《淮南子》中的“道始于一”是一致的,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性质。

关于宇宙变化的规律,本篇描述为“天地车轮,终则复始,极则复反”,这与《圜道》中的论述是一致的,陷入了简单的循环论。这种循环论,尽管在现在是十分浅陋的,但在当时,比之于那些认为万物永恒不变的观点来说,却已经是进步的了。【注释】

①度量:指律管的长度、容积等。

②太一:“道”的别称。天地万物的本原。

③出:生。两仪:天地。

④章:等于说“形”。

⑤浑浑沌沌:古人想象中世界生成以前的元气状态。

⑥天常:自然的永恒规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