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僑(yù)、晕珥:太阳周围的光气。高诱说:“倍僪,晕珥,
皆日旁之危气也。在两旁反出为倍,在上反出为僪;在上内向为冠,两旁内向为珥。”
景:日影。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影”。按:不光、不及影都是由于空中有浓厚的尘雾所致。
盲:冥,昏暗。下文“有偏盲”中的“盲”与此同。
霄:通“宵”。夜。见(xiàn):显现。
薄蚀:指月蚀。古人认为由于日月迫近相掩,才发生了月亏食现象,所以称薄食。薄,迫近。
晖(huī)珥:月亮周围的光气。
小月承大月:一种由于月晕而造成的奇特现象:天空并出两月,一大小,大月在上,小月在下,叫做“小月承大月”。如果小月在上,大月在下,叫做“大月承小月”。承,捧着。
月蚀星:月光盖住星光,星光看不见了,叫做“月蚀星”。蚀,侵蚀。
荧惑、彗星、天棓(bànɡ)、天欃()、天竹、天英、天干、贼星、斗(dòu)星、宾星:都是星名。古人把它们列为妖星,认为它们的出现,预示着人间必将发生灾祸。彗星,非指一般的彗星,而是(嘒)星。星,妖星之一。
属(zhǔ):接连。
杀:少,小。
楫(jí):林木。
春则黄,夏则黑,秋则苍,冬则赤:这四句是说气不和,发生异常。依古人五行说,春气宜苍,夏气宜赤,季夏宜黄,秋气宜白,冬气宜黑。
陴(pí):城墙上的女墙。
菟(tù):通“兔”。
(yàn):同“”。小鸟名。
螟(mínɡ):螟蛾的幼虫,一种蛀食稻心的害虫。国:国都。
匈匈:大群螟虫发出的嘈杂之声。
虵(shé):同“蛇”。西东:用如动词。忽西忽东四处乱窜。
彘(zhì):猪。连:合,指交配。
鸱(chī):鸱鸮(xiāo),猫头鹰一类的鸟。
飞:义未详。高亨说:“飞当读为蜚,二字古通用。蜚,怪兽也。”(见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引)译文姑从高说。
弥(mí):这里指蹄不生甲。
毈(duàn):鸡卵孵化不出。
社:古代祭祀土神的场所。
亟(jí):疾,迅速。
亟:通“极”。到极点。
殄(tiǎn):灭绝。无类:即“无遗类”,无一幸免。
循:这里是大的意思。
长短:无节度(依高诱注)。颉(xié又读jié)(wǔ):疑与《庄子·徐无鬼》中“颉滑有实”中的“颉滑”义同。颉滑,错乱(依毕沅说)。
褓襁(bǎoqiǎnɡ):也作“襁褓”,这里指婴儿。褓,用以裹覆婴儿的被。襁,背负婴儿所用的织缕或布兜。
伛(yǔ):脊柱弯曲症,即驼背。尪(wānɡ):骨骼弯曲症。胫、背、胸弯曲都叫尪。这里与“伛”相对,特指鸡胸。
乌:何。
乐不乐:前一个“乐”读yuè,指音乐;后一个“乐”读lè,快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