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春秋左传集解 > 第20章 先识览1(第1页)

第20章 先识览1(第1页)

先识【正文】

一曰:

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①,古今一也。地从于城②,城从于民,民从于贤。故贤主得贤者而民得,民得而城得,城得而地得。夫地得岂必足行其地、人说其民哉③?得其要而已矣④。

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⑤,执而泣之。夏桀迷惑,暴乱愈甚。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⑥。汤喜而告诸侯曰:“夏王无道,暴虐百姓,穷其父兄⑦,耻其功臣,轻其贤良,弃义听谗,众庶咸怨,守法之臣⑧,自归于商。”

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⑨,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⑩。武王大说,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妲己为政,赏罚无方,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守法之臣,出奔周国。”

晋太史屠黍见晋之**,见晋公之骄而无德义也,以其图法归周。周威公见而问焉,曰:“天下之国孰先亡?”对曰:“晋先亡。”威公问其故,对曰:“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示晋公以天妖,日月星辰之行多以不当。曰:‘是何能为?’又示以人事多不义,百姓皆郁怨。曰:‘是何能伤?’又示以邻国不服,贤良不举。曰:‘是何能害?’如是,是不知所以亡也。故臣曰晋先亡也。”居三年,晋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对曰:“中山次之。”威公问其故,对曰:“天生民而令有别,有别,人之义也,所异于禽兽麋鹿也,君臣上下之所以立也。中山之俗,以昼为夜,以夜继日,男女切倚,固无休息,淫昏康乐,歌谣好悲,其主弗知恶。此亡国之风也。臣故曰中山次之。”居二年,中山果亡。威公又见屠黍而问焉,曰:“孰次之?”屠黍不对。威公固问焉,对曰:“君次之。”威公乃惧,求国之长者,得义莳、田邑而礼之,得史璘、赵骈以为谏臣,去苛令三十九物,以告屠黍。对曰:“其尚终君之身乎!”曰:“臣闻之,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国之亡也,天遗之乱人与善谀之士。”威公薨,舜肂月不得葬,周乃分为二。故有道者之言也,不可不重也。

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为不善亦然。

白圭之中山,中山之王欲留之,白圭固辞,乘舆而去。又之齐,齐王欲留之仕,又辞而去。人问其故,曰:“之二国者皆将亡。所学有五尽。何谓五尽?曰:莫之必,则信尽矣;莫之誉,则名尽矣;莫之爱,则亲尽矣;行者无粮,居者无食,则财尽矣;不能用人、又不能自用,则功尽矣。国有此五者,无幸必亡。中山、齐皆当此。”若使中山之王与齐王闻五尽而更之,则必不亡矣。其患不闻,虽闻之又不信。然则人主之务,在乎善听而已矣。夫五割而与赵,悉起而距军乎济上,未有益也。是弃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解说】

《先识览》八篇,主要论述辨察事物的道理和方法,从知贤、任贤的角度阐发为君之道。本篇着重从反面论述了君主知贤任贤的重要,说明君主只有得到贤者的辅佐,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保住城邑和土地的道理。

文章指出:“凡国之亡也,有道者必先去,古今一也。”全文就是从这一观点出发展开论述的。文中列举的夏太史令终古“出奔如商”、殷内史向挚“出亡之周”、晋太史屠黍“归周”等事例都说明,有道者之所以“出亡”,是由于他们的忠言不被采纳,预见到国家必亡的缘故。文章从反面论证了君主求贤的必要,并告诫君主要重视“有道者之言”,要把“善听”作为治国的要务。【注释】

①去:离开。

②地从于城:意思是,城存则地存,城亡则地亡。

③足行其地:指亲自到那里去。说:劝说。

④要:关键。

⑤太史令:官职名。掌典册、祭祀、天文历算等。终古:人名。图法:图录和法典。

⑥太史令终古乃出奔如商:传说桀凿池为夜宫,男女杂处,三旬不理朝政。终古执其图法泣谏,桀下听,终古遂出奔商。如,到……去。

⑦穷:用如使动,使……困窘。

⑧守法之臣:指夏太史令终古。守法,掌管法典。

⑨内史:官职名。掌著作简册、策命官爵等。向挚:人名。

⑩之:到……去。

沈于酒德:沉湎在饮酒之中。沈,溺于所好。酒德,以酗酒为德,指酒后昏乱。

辟:躲避。这个意义后来写作“避”。

爰:乃。姑:妇女,指宠妃。息:小儿,这里指男宠。

妲(dá)己:纣的宠妃。

方:法则,原则。

法式:法度,法则。

杀三不辜:指剖比干之心,折材士之股,刳(kū)孕妇而观其胞胎。不辜,无罪的人。

周国:周的国都。

屠黍:晋幽公的太史。

周威公:战国时小国西周国君。焉:之,代屠黍。

比(bì):近来。

天妖:不吉祥的天象。妖,不祥的征兆。

当:指不合度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