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围炉夜话 > 第18章(第1页)

第18章(第1页)

自代自矜必自伤,求仁求义求自身

【原文】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仁字从人,义(羲)字从我,讲人讲义者,不必远求。

【注释】自伐自矜:伐与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

【译义】伐字的右边是“戈”,矜字的左边是“矛”,戈、矛都是兵器,有杀伤乏意;从这两个字,自夸自大的人可以得到极大的警惕。仁字的旁边是“人”,义(羲)字的下面是“我”,可见得要讲仁义,并不在远处,只要有人有我的地方,就可以实行。

【评析】伐和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由字的本身看来,便知道伐和矜有自我杀伤的涵义。而由事实看来,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自夸自大的人,必定惹得人人厌恶。不要说没有长处,就算有一些长处,也未必能令人心服。因为,人在自夸自大的时候,难免会贬抑他人,有谁愿意受他毁谤?不是远离他,就是内心鄙视他,或是还以颜色,这岂不是一种伤害?岂不是以戈自戈,以矛自刺吗?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实在应该三思啊!

仁字的旁边是一个“人”字,义(羲)字的下面是一个“我”字,可知仁义不必远求。因为“仁”者施于人,“义”者在于我。想要行“仁”不如先从自己的亲友邻里做起。想要行“义”,只要从自身做起,便可以行义。独处时,能心中存着义,不做非法勾当;与他人相处时,重信用、守公义、讲义气,都是行义。仁义并不在口头,而在日常生活上能身体力行。

凝浩然正气,法古今完人

【原文】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鬼神亦为之呵护;圣经贤传,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

【注释】所钟:所聚集。裁成:裁剪修成。

【译义】孝子和忠臣,都是天地之间的浩然正气凝聚而成,所以连鬼神都加以爱惜保护。圣贤的经书典籍,是从古至今维系社会人伦的命脉,所有的忠臣、孝子、贤人、志士,都是靠着读圣贤书,效法圣贤的行为,而成为伟人的。

【评析】文天祥《正气歌》有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狱,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所谓的忠臣孝子,他们之所以能为忠孝奋不顾身,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一股浩然正气。而这种浩然正气,本来每一个人都是具备的,只是他们能扩而充之为忠孝,他们的那股正气,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因此,连鬼神也要护卫他们:至于一般人,常因利欲熏心,不知道涵养自己的浩然正气,渐渐地,这股正气就消失了。要如何涵养自己的正气呢?孟子说得最清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就是说人如果能拿正确的道理好好地教育培养他,而且没有一毫邪念去损害别人,那么,它就能够充塞在天地之间了。

圣贤的经书典籍,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其中包含了圣贤的经世济民之道,人伦五常之理,是圣贤智慧的凝聚。我们后代的人,虽然没有圣贤的智慧,但是依据圣贤的教化去做,行为自然没有缺失。文天祥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他为什么能无愧于天地呢?因为他能成仁取义。读书的道理就在这里。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暗昧处见光明世界

【原文】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注释】潇洒襟怀: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暗昧:事实隐秘不显明。

【译义】在愁闷烦恼中,要具有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那么,心情便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在昏暗不明的环境里,要能保有光明的心境,内心就能像青天白日般明亮无染。

【评析】“人生不如意事十常有八九”,若是件件挂怀,事事牵绊,那么,人生的烦闷真是没有止尽的时候。事实上,我们的烦恼都是由于自己执著不放的缘故,以至于重重网罗,令人挣脱不开,碰到失意落魄的事,更是苦恼无边,像蚕一般作茧自缚。可是,蚕的自缚是为了蜕变成蛾,有其积极的生命意义,而人却往往难以“破茧而出”。禅宗教人“放下”!事实上,再也没有比放下一切的执著,更轻松、更愉快的事了。人生不过百年,有如电光石火,佛家称之为“梦、幻、泡、影”,何必太过执著?让我们学习一点潇洒,一点淡然,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过得愉快些,我们的生命也会活得圆满些。

即使环境再黑暗,只要我们内心坦荡,仍然能见到光明世界。外界黑暗没有关系,只怕我们的心也一样黑暗;天下皆浊没有关系,只怕我们的心也一样混浊。在绝望之地能有希望,在恶境之中能有勇气,这些都是人心潜在的力量;心是人类文明的开端,也是文明最后的据点。心的灭亡,才是真正的灭亡。

勤俭蕴育廉洁,艰辛炼铸伟人

【原文】俭可养廉,觉茅舍竹篱,自饶清趣;静能生悟,即鸟啼花落,都是化机。一生快活皆庸福,万种艰辛出伟人。

【注释】清趣:清新的乐趣。化机:造化的生机。庸福:平凡人的福分。

【译义】勤俭可以修养一个人

廉洁的品性,就算住在竹篱围绕的茅屋,也有它清新的趣味。在寂静中,容易领悟到天地之间的道理,即使鸟儿鸣啼,花开花落,也都是造化的生机。能一辈子快乐无愁的过日子,这只不过是平凡人的福分;经历万种艰难困苦,才能成就一个伟人。

【评析】人若过惯俭约的生活,就不会贪慕物质享受,自然不容易再为物质而改变心志,所以说俭可以养廉。其实,华服美食的生活,总不如竹篱茅舍的生活清静自在,更接近自然。人心在纷争扰攘中,容易被五光十色所迷,无法酝酿出深刻的智慧:只有在心情宁静时,一方心湖澄澈清明,能照见天光云影与万化的生机,这时,即使是一声鸟鸣,或是观赏一朵花的凋落,都能体会到生命的至理。因为,这时花已非花,鸟亦非鸟,甚至自己,也未必是原先那个自己了。所谓“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确实极有道理。

一辈子快活无忧的过日子,几乎是我们平常人的心愿,实际上,想得到这种“庸福”,也实在不容易,这份小小的心愿,也真称得上是“小人物狂想曲”了。既然如此,想成就为一个伟人,岂不是更难了?就是因为难,才愈见其伟大。伟人的一生,大半历经千牛万苦,各种磨难,这不是一般人承受得了的。而一位伟人的出观,或许便能造就千万凡人的“庸福”。

知莲朝开而暮合,悟草春荣而冬枯

【原文】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注释】尚其鉴之:最好能够看到这一点。

【译义】莲花早晨开放,到夜晚便合起来,到了不能再合起来时,就是要凋落的时候了。富贵而不知收敛的人,最好能够看到这一点,而知道收敛。春天时,草木长得很茂盛,到冬天就干枯了,等枯萎到极处时,又到了草木再度发芽的春天了。身处穷困的境地,而有志奋起的人,也应当以这一点自我勉励。

【评析】天地之间的至理,经常是蕴涵在万物的生机里面。看到莲花的朝开暮合,甚至到不能合起而凋落时,就要明白:富贵而挥霍无度,不知谨守,最后只有衰败一途。富贵而能守成,才是真正的富贵之道。

草木春天发芽,冬天枯萎,这种枯尽而复生,正是《易经》中“否极泰来”、“剥极而复”的道理。我们常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一株小苹,只要它的“根”仍在,便有源源不绝的生机。人何尝不是如此?即使处于极度困穷的境遇,只要心存振兴的志向,不自暴自弃,总有重见天日的时候。只是,我们都太容易丧志了,稍不如意;便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妄自菲薄。想活得生意盎然,就让我们的心充满“生机”吧!

存心方便无财也能济世

虑事精详愚者也成能人【原文】济世虽乏赀财,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祥,即是能人。

【注释】赀财:财货。存心方便:处处便利他人。

【译义】虽然没有金钱财货帮助世人,但是,只要处处给人方便,便是一位有德的长者。虽然天生的资质不够聪明,但是,考虑事情却能处处清楚详细,就是一个能干的人。

【评析】济世不一定要用钱财,许多事,不用钱财也是可以做得很好的。有许多事,在他人可能要大费周折,而自己只是举手之劳。只要处处留意,便可发现需要帮助的人很多,这些帮助,有时是不需要靠金钱的。所谓济世,无非是自己经常存着方便他人的心。就像在路上拾起一块滑脚的果皮,上车时让老年人先行,这些都是便利他人的行为。有这样的品德,便是一个可敬的人。

一个人天资虽不聪颖,任何事只要他仔细地考虑清楚,计划周详,谨慎地去做,必然也会成为一个能干的人。所谓“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天生聪明的人,因为自恃聪明,便草率行事,事情就不能做得圆满了。天生愚鲁的人,由于知道自己天资不够好,凡事三思以后才肯着手,反而能使他们稳当地做事,不出差错。

有才若无有德若虚,富贵生骄奢淫败俗

【原文】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情;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奢淫。

【注释】不骄不吝:不骄傲,不鄙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