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成语故事视频 > 第10章(第1页)

第10章(第1页)

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唳:鸟叫。把风的响声、鹤的叫声,都当做敌人的呼喊声,疑心是追兵来了。形容惊慌失措,神经极度紧张。

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组织九十万大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王朝派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带领八万精兵迎战。

苻坚认为自己兵多将广,有足够的把握战胜晋军。他把兵力集结在寿阳(今安徽寿县)东的淝水边,等后续大军到齐,再向晋军发动进攻。

为了以少胜多,谢玄施出计谋,派使者到秦营,向秦军的前锋建议道:“贵军在淝水边安营扎寨,显然是为了持久作战,而不是速战速决。如果贵军稍向后退,让我军渡过淝水决战,不是更好吗?”

秦军内部讨论时,众将领都认为,坚守淝水,晋军不能过河。待后续大军抵达,即可彻底击溃晋军。因此不能接受晋军的建议。

但是,苻坚求胜心切,不同意众将领的意见,说:“我军只要稍稍后退,等晋军一半过河,一半还在渡河时,用精锐的骑兵冲杀上去,我军肯定能大获全胜!”

于是,秦军决定后退。苻坚没有料到,秦军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指挥不统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为前方打了败仗,慌忙向后溃逃。

谢玄见敌军溃退,指挥部下快速渡河杀敌。秦军在溃退途中,丢弃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乱,自相践踏而死的不计其数。那些侥幸逃脱晋军追击的士兵,一路上听到呼呼的风声和鹤的鸣叫声,都以为晋军又追来了,于是不顾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这样,晋军取得了“淝水之战”的重大胜利。

奋不顾身

“奋不顾身”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奋勇向前,不顾个人安危。

李陵,字少卿,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大将,很受汉武帝信用,任命他为骑都尉,率军抵御匈奴的入侵。李陵擅长骑射,又懂得兵法,当时很得朝廷信任。

不料,李陵在和匈奴的战斗中,由于寡不敌众,无奈投降了匈奴。

听说李陵投降,汉武帝很是生气,认为李陵辱没了自己对他的信任,朝中大臣也都纷纷指责李陵没有骨气。

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不这样认为,他说:“我和李陵一向没什么交情,但我见他为人很讲义气,孝顺父母,友爱兵士。他常常想奋不顾身地解救国家的灾难,所以,我认为李陵这次在领兵不到五千的情况下,与数万名敌兵对阵,最后由于伤亡惨重,弹尽粮绝,归路被切断,才被迫投降,是情有可原的。

而且我还认为,他这次投降,并非贪生,而是想等待以后有利的时机再来报答国家。”

司马迁说得在情在理,但汉武帝却认为他是替李陵辩护,是非不分,将他关进了监狱,施行“腐刑”。

以后,汉武帝还杀了李陵全家。李陵知道后很是痛心,于是在匈奴娶妻成家,至死不回故土,未能实现他奋不顾身、为国捐躯的愿望。

覆巢无完卵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整体遭殃,个体不能幸免。

孔融,字文举,东汉末年山东人。汉献帝时,孔融曾做过北海相。据说,当年曹操发动五十万大军,南征刘备和孙权时,孔融曾表示反对,劝曹操停止出兵。曹操没有理睬,孔融在背后发过几句牢骚。御史大夫郄虑平时和孔融不睦,知道了这事,报告给曹操,并且添油加醋,恶意挑拔,说孔融一向瞧不起曹操等等。曹操一听大怒,当即下令把孔融全家大小全部逮捕处死。

孔融被捕的时候,全家人都十分惊恐,不知所措。只有孔融的两个孩子(女儿七岁,儿子九岁),还坐在那里下棋,无动于衷。家人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大祸临头,还不知道,便赶紧怂恿他们逃走。不料,这两个孩子竟不慌不忙地说:“哪有鸟窝被捣毁了不摔破蛋的事!”最后他们从容地跟着父亲,一同被抓走赴难去了。

负隅顽抗

“负”,依靠;“隅”,山势险要的地方。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依仗某种条件顽固抵抗。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听到这个消息,急忙来找老师,心情沉重地说:“老师,您听说了吗?齐国闹饥荒,人都快饿死了。人都以为老师您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地的谷仓救济百姓。我看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成为冯妇了。”

接着,孟子向陈臻讲述了有关冯妇的故事:

冯妇是晋国的猎手,善于和老虎博斗。后来他成为善人,不再打虎了,他的名字也几乎被人们忘掉。

有一年,某座山里出现了一只猛虎,常常伤害行人。几个年轻猎人联合起来去打虎,他们把老虎追至山的深处,老虎背靠着一个山势弯曲险要的地方,面向众人。它瞪圆了眼睛吼叫,没有人敢上前去捕捉。

就在这时,冯妇坐车路过这儿。猎手们见了他,都快步上前迎接,请他帮助打虎。冯妇下了车,挽起袖子与老虎搏斗起来,经过一场拼搏,终于打死了猛虎,为民

除了害。年轻的猎手们高兴地谢他,可是一些读书人却讥笑他。

赴汤蹈火

赴:走向,汤:滚水,蹈:踏。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即使滚烫的水,炽热的火,也敢于践踏,形容不畏艰险,奋不顾身,勇往向前。

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今安徽宿县西)人。他曾与山巨源等七人一起游于山林,被称为“竹林七贤”。司马氏专权后,嵇康不满司马氏的统治,隐居山阳,而山巨源后来在司马氏朝廷中做了官,嵇康从此看不起他。山巨源由吏部侍郎升散骑常侍时,想请嵇康出来代理他原来的吏部侍郎官职,遭到了嵇康的坚决拒绝。

不久,山巨源收到了门人递上的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嵇康给自己的一封绝交信。他迫不及待地看了下去。信中嵇康列举老子、庄子、柳下惠、东方朔、孔子等先圣,说自己“志气可托,不可夺也”。接着又写到自己倾慕尚子平、台孝威(后汉隐士),不涉经学,淡泊名利。信中表示他蔑视虚伪的礼教,公然对抗朝廷的法制,以禽鹿作比,鹿很少见有驯育服从的,大的如果羁绊、束缚它,那它必定狂躁不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在乎;哪怕是用金的马嚼子来装饰它,拿佳肴来喂它,它还是思念树林、向往草地的。以此表示如果司马氏请他做官,他就会像野性难驯的麋鹿“狂顾顿缨,赴汤蹈火”。表达了坚决不在司马氏政权中任职的决心。由于嵇康时常发表一些讥刺朝政和世俗的言论,司马氏统治集团对他十分忌恨。

景元三年(公元二六二年),曾经受到嵇康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以言论放荡、毁谤朝廷等罪名对嵇康横加诬陷。嵇康被司马昭下令逮捕入狱,不久便被杀害。

改弦易辙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比喻改变了原有的方向、计划、做法或态度。

西汉时,有两个主张残酷使用刑罚的大臣,一个叫张汤,一个叫杜周。他们各有一个儿子,虽然也当大臣,却能宽厚待人,名声很好,与他们父亲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

张汤年少时就爱读刑罚方面的书,后来经人推荐,担任侍御史。在承办汉皇室的一个案件中,他横追竖逼,最后株连处死三百多人。汉武帝认为他精明能干,命他和另一位大臣一起制定法律条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