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大明驻军,也是用了差不多半年的时间,才是慢慢的适应下来。
因为有着足够的了解,胡季牦才敢如此肆无忌惮的反出大明。
只是现在一旦是稳打稳扎,胡季牦就感觉到有些束手无策了。
和曾经的蒙元不同,大明的军队有着强大的后勤保障。
不管是粮食还是药材等各方面,都不会有什么缺乏。
也就是说,大明大军抵达河内的王都,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从现在的情况来说,一个月之内就能抵达河内安南王都的城楼之下了。
前边的那些城镇之类的,对于大明军队构不成任何的危险。
安南的兵员主要是两个方向。
一个是安南朝廷的禁军,还有就是地方军了。
目前安南的禁军数量大概有十多万人,这些算是安南军队的中坚力量,每一个禁军都是真正的战兵,而并非是辅兵。
地方军跟安南的中央禁军就有很大的不同。
此时的安南共计有十九路,每个路编制成一军和二十个锋团都,以便维护治安和抓捕盗匪,俗称路军。
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山南路辖四个军,海东路辖两个军,每路的指挥称作总管。
其中还有王侯军。
王侯军是从家奴和王侯家童发展出来,从某个层面上来说,地位比之普通的路军要高上许多。
正常情况下编制不多,在战争时期,大量的贵族家奴护卫就会加入进去。
安南地区土司众多,基层主要是以村社为结构,战时召集起来的兵种便叫做乡兵了。
乡兵的地位最为低下,不仅是需要打仗,还要作为辅兵使用。
跟大明的卫所差不多,打仗完事后就回去务农进行生产。
大明军队一路过来,已经破了安南三路军队。
而这三路军,完全没有给大明带来多大的伤亡,倒是多了几万的俘虏。
现在这些俘虏就被用来给军队搬运后勤物资,向导作用。
在茂林的丛林里,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走失和迷路的。
安南的军阀歌剧,其实就是地方军对于安南中央朝廷的不听从。
胡季牦是趁着大明给压力的情况下,把地方军全部进行了一个拉拢。
这些地方军的总管们其实也不傻,多数都是不想跟大明对着干的。
可是现在大明的教化,对于他们本身有了很大的影响。
比如其中势力较大的一族,安南人口比例较大的岱依族,就对大明现在很是反感。
岱依族算是安南土族,本地土着。
这反感的原因说起来,还是因为五万精兵驻扎安南。
因为驻扎的关系,所以按照大明的要求,大明兵的口粮都是需要安南进行供给的。
安南王室没有办法,自然就只能加大税收,这就给安南百姓增加了很多负担。
有心之人就利用这一点,挑起安南百姓跟大明的仇视。
这就导致目前一部分安南地区的百姓,对于大明并不怎么友好。
现在安南的各路总管,基本上都是集中到王都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