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后派认为,如果巴尔干战区按照通知圣彼得堡的时间发起进攻,那么进攻一定不会如此顺利。
理由是德国和奥匈帝国,会利用这一个星期做出更充分的准备。
至于德国和奥匈帝国为什么会知道乔治的进攻时间,那就要问皇后了。
乔治也不知道应该说什么。
乔治也不喜欢阿列克丝。
但不能罔顾事实。
俄军在进攻之前,已经将布达佩斯和萨格勒布包围,给法尔肯海因再多时间,法尔肯海因也不会派出援军。
要派早派了,不会等到现在。
现在西线同时爆发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德军主力在西线,根本无法脱身。
现在的情况是,布鲁西诺夫在占领斯洛文尼亚之后,俄军将和意军的战线连成一片。
瓦西里和安德烈占领布达佩斯之后,巴尔干战区也将和北线俄军会师。
这看上去似乎是好事。
实际上不一定。
意大利人和奥匈帝国的肥皂剧,已经上演到第9季。
被乔治揍到灰头土脸的康拉德,在调任伊松佐河之后,终于证明了自己,在特伦蒂诺战役中击败意军,使战线向前推进30到50公里。
当前西线和北线俄军的进展,都是以“米”计算的。
康拉德能获此大胜,足够证明康拉德其实不菜,而是乔治太强。
康拉德在特伦蒂诺指挥的部队,全部是由奥地利人组成,没有德军。
所以这样一来,世界大战的鄙视链就很清晰了。
乔治率领的巴尔干战区独一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率领巴尔干联军攻城掠地,王室军神名不虚传。
德军在东西两个方向都保持攻势,依然处于食物链顶端。
奥匈帝国打不过俄罗斯帝国,却能欺负意大利王国。
英国陆军是给法国陆军打下手的,海军却又能将德国公海舰队堵在母港不敢出门。
就连巴尔干诸国都能跟着乔治狐假虎威。
意大利和奥斯曼,处于食物链的最底端。
基于这个食物链,德米特担心巴尔干联军会受到意军和北线俄军的影响。
巴尔干联军单独作战的时候,打得过就打,没把握就固守原地等待援军,主打一个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跟意军和北线俄军配合作战,会引发很多问题。
以后乔治要进攻,要充分考虑意军和北线俄军的能力。
战线的意义在于实力均衡,共同进退,一旦形成突出部,会遭到敌军的围攻。
坦能堡战役中日林斯基就是这么败的。
接下来乔治要进攻,不强求意军和北线俄军能给与多大的帮助,先要考虑意军和北线俄军能否守住自己的战线。
万一巴尔干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意军和北线俄军却一溃千里,巴尔干联军将死无葬身之地。
布鲁西诺夫和瓦西里、安德烈再能打,也扛不住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冯·毕洛、马肯森的围攻。
乔治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隆美尔说和意大利人做盟友,要派50个师保护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