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拉得严严实实,仿佛要将整个世界都隔绝在外。
这是李月的家,或者说,她的避难所。
李月,28岁,是一名自由撰稿人。
三年前,她被诊断出患有重度抑郁症。
从那以后,她的生活仿佛被蒙上了一层厚重的灰色滤镜。
清晨,闹钟准时响起。
李月缓缓睁开眼睛,但并没有起床的打算。
她呆呆地盯着天花板,思绪空白。
闹钟持续响了15分钟后自动关闭,房间再次陷入寂静。
又过了半个小时,李月终于挣扎着坐起身。
她的动作很慢,仿佛每个关节都在抗议。
起床对她来说是每天最艰难的挑战之一。
有时候,她会想:为什么要起床?为什么要活着?
李月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浴室。
镜子里的女人憔悴不堪,黑眼圈浓重,头发乱糟糟的。
她机械地刷牙、洗脸,整个过程中都在走神。
有时候她会忘记自己是否已经刷过牙,于是又重新刷一遍。
回到卧室,李月从衣柜里随手抓出一件皱巴巴的T恤和一条运动裤。
她已经很久没有好好打扮过自己了。
在她看来,这些都没有意义。
李月坐到电脑前,强迫自己开始工作。
作为一名自由撰稿人,她需要自己管理时间和任务。
但最近,她的工作效率急剧下降。
一篇本该两天就能完成的文章,她可能要拖上一周甚至更久。
她盯着空白的文档,大脑一片混沌。
词语仿佛变成了无法理解的符号,思路像断了线的风筝,怎么也抓不住。
李月感到一阵强烈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我是个失败者,”她默默地想,“我什么都做不好。”
这样的负面思想常常占据她的大脑。
有时候,她会突然泪流满面,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哭。
中午,李月的肚子发出抗议的声音。
她这才意识到自己还没吃早餐。
但她并没有食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