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果说,我说如果我香江的朋友增加投资,能加快研发进度吗?”
“这……”
徐主任陷入了思考,思考了片刻便道:
“这恐怕急不来,现在进展缓慢不是钱的原因。
技术人员也不缺,主要还是王主任还有科学院那边缺乏统筹多方资源的人。
这么大的项目涉及下游工厂也不少,缺乏有效沟通和项目管理,效率有点低。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王主任和科学院那边,毕竟团队需要多磨合才能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使。”
徐主任仔细给他分析了内部原因。
彭万华点点头,这时候的项目管理各方有各方的方法和思路。
不像后世,有什么pmp、项目集管理、敏捷管理等等。
现在还没有系统性的项目管理课程,大家或多或少有这个意识,但没有形成统一理论。
小项目还可以快速推进,大项目一管理起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效率不是一般的低。
想要提升效率,还得从根本原因着手改变。
他记得国外项目管理领域的专业书籍《pmboK》在1987年才问世,直到1999年才引入国内。
突然,彭万华觉得自己似乎可以输出一本项目管理知识体系的书籍来。
反正无非是五大过程组、十大知识领域,还有相关的组织结构能力体系方法工具等等罢了。
他前世可是拿过pmp证书的。
加上还有很多项目实战经验,这些知识体系甚至可以说是刻在他的脑子里。
想到这,他顿时来了灵感。
只不过写项目管理书这事暂时急不来。
得想办法让别人认可这套理论,让有一定地位的人为这套理论背书才最重要。
他瞬间想到了科学院的刘领导和倪洸南。
要论项目管理成果,这二人现在风头无两。
不过仅仅靠他们还不行,还需要拉更多的人给这本书背书。
京大这边徐主任算一个。
王选老师那边虽然只有几次照面,但再去多刷刷脸应该不成问题。
最后再拉些企业家朋友,形成一套产学研体系都认可的项目管理理论,那应该就足够有说服力了。
想到这,他顿时有些激动起来。
这本书要是能发行出来广受认可,不说世界范围,那他起码是国内项目管理第一人了。
如果再能火到国外去,说不定能在pmI出成果之前抢先成为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