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好事不常有,必须要在结束之前赚够本才行!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劳动力队伍不断扩大。
见状,江无眠也传出消息,圈定民用码头所在地,未来将会以此为重点发展对外海贸。
前期准备耗时较长,但地基搭好,后续如何发展顺理成章,再不济还能参考岭南的发展路线。
江无眠闲暇之余还有时间对比岭南和吕宋的不同,并将其作为经典案例剖析,在商业和农业对比上着墨颇多。
大周当前的生产力尚未能满足温饱,粮食是重中之重,也即农业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商业即便是能带来更多利益也必须放缓发展脚步。
甚至于一开始是持打压态度,必须要留足农业的发展空间,之后再去考虑如何用商业经营发家致富。
因此江无眠下笔时格外郑重,在案例上更加强调以农为本的重要性,此外还有数理化三个科目在农业指导上的应用与实力——农具、肥料、农药等等。
总而言之,于农业一途,有诸多能起作用的东西。
从科举上来讲,建元帝不见得乐意推广这些科目,但要说农业实例应用,事关国本,那必然要考虑一番。
而朝中官员,见过丰收所得的粮食带来的利益之后,谁还能拒绝?
吕宋岛的事情尚未处理完,京中传来急报,“突厥南下,谢大人带兵抵抗,北部战况激烈,暂未发现大批人员伤亡。”
江无眠心脏猛然一跳,在听到“陛下命武安营苑师生北上协助”之后方才恢复过来,捏了捏眉心,舒缓狂跳的心脏,又看了一遍急报。
今年秋,北突厥处境算不上太妙,两败俱伤都是挽尊的说法。可以说,若非是朝中更记挂南方,今年应当是趁机北上拿下东西突厥王庭所在的土地,将大周版图进一步向北拓展。
虽然北方还有个庞然大物,但风雪交加的土地成为战争缓冲带,一时半会对不上。
所以今年年底对不上突厥,未来也必然有所一战,可为何提前这么早?
突厥最应该养精蓄锐,为何要选在此刻南下进攻,以当前的体量而言,无疑是以卵击石。
突厥内部又生动乱?
距离太远,江无眠得不到一手情报,只能做如此猜测。
北部战况,影响不了吕宋岛的建设。年关之前,吕宋岛上终于有了岭南当年的雏形,就是这地方无法用水泥建设,木石结构需要维护。
不过短时间内足以应付得了,未来江无眠准备用海贝壳等物做建筑材料,目前积攒的材料不够,加工作坊也没出来,最为重要的是,这儿没找到足够的手艺人。
虽然海边建房大部分都是自家人出手,然而这等大规模的工程还是需要专业人员演算出图纸后,再根据现实情况一步一步修正的。
找来的工匠一到位,江无眠便让人投入新建设之中。就在吕宋岛大肆吞吃金钱搞建设时,北方也没停下战争脚步。
北部突厥因内部不合,再度撕裂,这次南下袭击的部分人是小部落组成的溃军,因冬季粮食不足,铤而走险南下。
然而真正交锋时,溃军内部出现分歧,一部分人试图投降一部分人则是死战到底。大周乐得看戏,战争就这么莫名其妙卡住,故而江无眠接到的消息都是两方尚在僵持之中。
建元帝看了一眼日渐丰盈的国库和弹药库,又看了看即将封玺的日子,淡淡道:“拿下他们。”
一句话奠定此战的结局,不管是不是要投降,全去大牢里待着去吧。
年前战争火速结束,然后便是封玺的日子,奈何北部有一块地盘等着处理,因而这个年好似过了又好似没过。
朝堂上下全在忙着分析这块土地有什么用途,到底要不要迁移人口,若是迁移出去,哪儿还能挤出来这些人?
让北突厥这群俘虏再回去?是个人都不乐意,那和拱手相让有何区别?
但要是再迁移人口,大周内部也缺人,暂时找不出这么多人来,只能少量迁移,徐徐图之。为此绞尽脑汁,小心挪动人口,尽量不致使当前的大周产生动荡。
除此之外,最受震动的大概是封疆大吏谢砚行告老还乡,言称其为突厥而去,当下突厥已灭,加之年事已高,要致仕回乡。
最为重要的,也让建元帝最为噎住的一点是,谢砚行要卸任去找自家夫人。
做封疆大吏是为警惕突厥,为此他甚至不惜与夫人分隔两地,中秋团圆时都只能望月思念,因而他要求致仕还乡。
建元帝:“……”
不论从哪儿方面考虑,谢砚行致仕的确是最佳选择。
他并非不知道谢门中人的情况,谢砚行多年经营,本该高升,但因弟子在朝为官且是位高权重,多年不挪一步。
如今平定突厥,本该再进一步,可在他之前还有江无眠拿下吕宋的功劳。
师徒二人皆是如此,那必要舍一保一。谢砚行以年事已高为由退一步,只是为让江无眠更进一步!
江无眠本人已是宪副,再进一步的实权位子,便是内阁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