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琅影国还有除了非柳城五万大军外,还有近十万兵马,我军分兵攻打恐怕难以取胜啊。”吴阳提出心里疑虑。
“有玉乙国前车之鉴,琅影国决计不敢放松琅影城的守备力量,依臣看来,琅影城能至少有四到六万大军,所以其它两城每城最多两万人马,可派陷阵营加上白袍军进行奇袭,而非柳城这边可以派李牧带领大军加上吕布剩下的本部兵马以炮弹攻之,如能轰开城门则强攻,如果不能轰开城门则也可以起到牵制作用。”
随后诸葛亮清了清嗓子接着说道:“而祖介城这边也是以炮弹开路然后由鹏举带领六万岳家军以及武松的八千戒刀军猛攻,至于炮弹方面中州城这边又赶制出来二十来枚,用于攻打祖介城正好。”
“听你这么一安排倒是没什么问题,不过这样一来琅笛城不就无兵把守了吗?要是琅影城全军出击琅笛城岂不会被夺回,届时我军在琅影国的兵马将会被截断围攻,岂不危险?”吴阳又指出了另一个风险。
诸葛亮抚须笑道:“陛下你忘了还有叔宝的一万一千玄武军了吗?正好可以调遣回来把守琅笛城啊。”
吴阳这才放下心来感叹到:“孔明果然试试料敌于先,得你相辅朕真乃如鱼得水啊。”
“臣得陛下此明主得以一展毕生所学,又何尝不是臣之大幸呢?”君臣二人相视一眼,随即同时大笑起来。
过了一会吴阳对着诸葛亮道:“这次朕决定亲自前去坐镇琅笛城,中州城这边以及祖介城的进攻部署就有劳孔明你多多费心了。”
“陛下为何想要亲自前去坐镇前线呢?”诸葛亮不解的问道。
“朕想亲自前去抚恤吕布麾下阵亡的将士家属,这些士兵都是我风林国的英雄,不应该这么默默无闻的牺牲。”吴阳向诸葛亮解释道,其实吴阳前去琅笛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怕有变数,自已可以放出宇文成都或者重新召唤以防不测。
诸葛亮听到吴阳如此之说颇为感动:“陛下此行之后,将士们定会以为国捐躯而感到光荣。”
和诸葛亮商议完毕后,吴阳便下旨依计行事,而琅笛城那边则是等吴阳到了在行动。
沙离国都城吴起以琅影国使者身份终于见到了沙离国皇帝冯圣。
冯圣开口道:“不知使者前来我国所为何事,不妨直言。”
吴起看了一旁文武群臣一圈,对冯圣拱手道:“启禀陛下,在下此次前来乃是有关于我国与贵国生死存亡之大事相商。”
一众文武闻言议论纷纷,冯圣也皱起眉头喝道:“大胆,朕的沙离国与周边各国皆友好相处,何来生死存亡一说,来人,将这妖言惑众之人拖出去斩了。”
言罢两名侍卫便欲上来擒住吴起,吴起见状高声道:“且慢,陛下可否让在下把话说完,如果陛下听完仍然觉得在下妖言惑众,那么在下甘愿一死。”
冯圣大手一挥缓缓点头道:“也罢,朕且听听你还有何话可说。”
吴起昂首坦言道:“不知陛下可曾听闻玉乙国被风林国吞并的消息?”
“此事人尽皆知当然听闻。”冯圣回答道。
“那么陛下可知玉乙国为何被风林国吞并呢?”吴起又问。
“那是玉乙国先派兵前往风林国参与禹王谋反一事,结果十万大军被全灭,自然遭到风林国报复。”冯圣下意识答道。
“那陛下可知风林国吞并玉乙国后接着便攻打琅影国之事呢?”
“你说什么,琅影国有被吞并了吗?”这下冯圣不淡定了,直接问道。
“我琅影国暂时未被吞并,但是我琅笛城已经被攻陷,如果不出意外,被吞并亦是迟早之事,那么陛下不妨设想一下,等我琅影国被吞并后,风林国下一步会是何种动作呢?”吴起说完便不再多言,而是站在下方就这么静静看着沙离国皇帝冯圣。
就在冯圣陷入沉思之时,丞相阙明站了出来:“陛下,倘若真如琅影国使者所言,那么以风林国之野心,下一步必将是攻打我沙离国或者比翰国。”
冯圣点点头对吴起说道:“现在你可以说一说此番前来的目的了。”
“陛下,风林国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其目的绝不是向玉乙国复仇这么简单,他会不断蚕食周边各国,如果任其发展,那么等到我国灭国之日,便是对沙离国用兵之时,当务之急是将周边各国联合起来,一起应对风林国的扩张。”吴起见时机成熟便将自已计划说了出来。
这时左将军张郃开口道:“陛下,这琅影国是想借我国之兵缓解风林国的压力啊,还望陛下慎重考虑,不要被他国利用。”
“这位将军所言极是。”不等冯圣说话,吴起抢先开口道:“小使所来目的正是想让陛下出兵缓解我国压力,但是又何尝不是为贵国解决日后大敌呢?如今我国面对风林国近二十万大军,而贵国只需面对桦南城八万大军,等我国被灭,风林国调兵南下,届时贵国面对的可是近三十万虎狼之师,到时候陛下可否还能像现在这样稳居龙椅之上从容应对否?”
吴起一言道出其中利害关系,这无疑是一剂猛药,在事实面前,冯圣不得不慎重考虑此事。
“那么贵国希望我国如何用兵呢?”冯圣面无表情问道。
“陛下,风林国虽兵多将广,但毕竟只是一国之力,小使接下来还会前往比翰国晓以利害,倒是陛下与比翰国同时对风林国用兵,使之首尾难顾,不但能够缓解我国灭顶之灾,同时还可以分别吞并桦南城和柳州城,到时候风林国再无侵虐之力,陛下进可攻取其国土,退可安守本国城池,将再无外忧,至少可保百年太平。”吴起将自已的战略方针娓娓道来。
“好,你且先去比翰国出使,等到朕确定你所言非虚后,自会向风林国用兵。”冯圣没有直接回答吴起,但是吴起知道,自已此行目的已经达到,因为他所言句句属实,这本是阳谋,除非沙离国不怕灭国之险,不然必然不会坐视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