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从养鸡场的储藏室里搬来了木材和石棉瓦,开始在那块空地上搭建起棚子。
工人们干劲十足,有的锯木头,有的钉木板,大家分工明确,忙得不亦乐乎。
不一会儿,一个简易但结实的防雨棚子就搭建了起来。棚子不大,但足够容纳几十个人。
村民们见状,纷纷兴奋地跑回家,搬来小凳子,整整齐齐地摆在棚子外面,个个都等着电视开播。
陈德忠看着眼前的场景,心里也满是满足和骄傲。尽管只是个临时搭建的棚子,但却让整个村子充满了欢声笑语。
二叔看着这一切,笑着拍了拍陈德忠的肩膀,“德忠啊,你这回可是做了件大好事,乡亲们有了这个棚子,过年也多了点乐子。”
陈德忠笑着点头,“二叔,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这些事咱们能做就得做。”
接着,陈德忠把电视机小心翼翼地搬到了棚子里,接好电线,再次开始调整天线。
周围的村民们都伸长了脖子,屏气凝神地看着他,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陈德忠耐心地摆弄着天线,调整角度,直到屏幕上再次出现清晰的画面。
当电视机终于调试好,屏幕上跳动的画面清晰地呈现出来时,村民们立刻爆发出一阵阵喝彩声。
孩子们拍着手,欢呼雀跃,老人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妇人们也个个咧开嘴笑着,大家都为这场小小的“壮举”而感到无比的满足。
“德忠哥,你真是咱们的好大哥!”四毛冲着陈德忠竖起大拇指,眼里满是敬佩。
“是啊,这回咱们再也不用挤着看电视了!”有人在一旁附和。
看着眼前这温馨的场景,陈德忠心里暖洋洋的。
这个简易的棚子不仅为乡亲们带来了欢笑,也让他和村里人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这个春节,因为这台电视机,村子里多了一份特别的记忆。
次日除夕的前几天,陈家村的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陈德忠一大早就去了集市,推着一辆老式的自行车,车后座上绑着几个大竹篮。
集市上人头攒动,摊贩们高声吆喝着,空气中弥漫着各种腊肉、香肠的味道,还有热气腾腾的蒸饺香气。
“今年的年货可得买全了,咱们家可不能输给隔壁的张大龙家。”陈德忠心里盘算着,边挤进人群,手脚麻利地挑选着货品。
他先买了几块上好的腊肉,又挑了些猪耳朵和蹄筋,这些可都是母亲最拿手的下酒菜。
接着,他又挑了一些鲜嫩的白菜和大葱,还有几条活蹦乱跳的鱼,打算做成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