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底线,不是她不自爱,恰恰是她太爱自己的体现。
但这居然又绕回了祝余方才没能回答的那个问题——按照上述逻辑,在江起舞之前的那些代行者,不也是祝余的另一个自己吗?如果爱自己是本能,是天性,为什么他们之前不曾相爱?
她和江起舞,与她和之前那些代行者,到底是哪里不一样?
祝余想了想,还是打开了手机,把解开疑惑的希望寄托在了那个公式之上。
同时想着,真是荒唐啊。
F=GMm(r^2),在待解决问题的情景中,唯一的变量应该就是r,两片灵魂之间的距离?
既然都到了灵魂层面,再谈物理距离多少有些肤浅了,那么是……
心理距离!
脑子里蹦出这四个字,祝余直觉,也许这就是答案。
如果说,在两片原本相融在一起的灵魂之间,真的存在这样一个公式……
那么,无论她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是多大,都会对彼此产生吸引力,这便是磈氏的初衷;
但若是心理距离很小呢,小到一定程度,使吸引力大于了某个边界,会不会就能将她们之间的心理距离越拉越近,越拉越近,最终导致心理距离趋于零,吸引力趋于无穷大?
这种无穷大的外在表现便是她们的相爱,以及和对方变得越来越相像?
是这样么?
祝余细细回想了下,她和江起舞的心理距离,确实从初见时,就和之前那些代行者都不一样。
之前,祝余一直觉得,她的计划只是在破坏掉一个导致不公平的工具,并且,对之前的每一代,由于不会对他们造成任何实质性伤害,祝余并没有半点愧疚之心。至于他们的相处模式,从始至终就是较为亲近的朋友。
但到了江起舞,她愧疚了。
于是,她从一开始就想尽量对江起舞好一些,有些事做了,若是能让江起舞方便些,开心些,那便去做,她就是这么想的,即便有几年的时间,江起舞还并不认识她。
祝余大概也永远不会告诉她,那几年,她在暗处观察她的时候,是总是看着她笑的。
因为江起舞笑了,所以她也笑了。
尽管有时,她并不知江起舞所笑为何,也从来不知道,她自己为什么也要跟着笑。
所以那几年,所谓的心理距离,其实就已经在悄悄拉近了吧。
又因为她单方面对江起舞的亲近,指引着她不受控地在江起舞面前做出些“越界”的举动,从而慢慢拉近了江起舞对她的心理距离。
然后往复循环。
最终,对彼此彻底失掉底线。
灵与肉,都归于彼此。
会是这样么?
她们的灵与肉,从一开始就注定要属于对方吗?
猜测正确与否,实在无从验证,但“注定”二字,却叫祝余感到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