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就是期末考试了,易阳躺在床上想一些事。
学习也是有瓶颈的,做了几套试卷,还是发现自己遇到了一堵看不见的墙。
分开来说,语数外的成绩已经很稳定了,其中数学和英语成绩最好,数学能考到130以上,英语差一点,也能保持在120,语文这东西,就比较看运气了。主要是阅读理解题上面,至今还把握不住答题的方向。偶尔理解浅了,偶尔理解深了,似乎都不太行,这个还需要多做一些题,多分析分析,掌握其中的规律……慢慢做这件事吧。
副科方面,物理和历史是比较重要的,可以当成是主科来看,地理和生物则是比较次要一点的,更多是学一些常识。分数上也能体现出差别,物理和历史满分都是100分,而生物和地理两门加起来才100分。
总分750。
当然,中国的初中在各地施教考试都有些差异,哪怕是在江南省内部,各个地级市之间也很难统一。这个分数是参考河阳市划定的市考分数。在中考以前,很少进行全市范围的统考,至少目前是这样的。
如今一面学习着,也一面在思考着将来的方向……主要还是文理分科的事情。
越早确定自己将来上了高中去读文还是读理,对未来的学习好处越多。当然,初中阶段还是要尽量平衡的,在保证不偏科的情况下,找到一个读文读理的倾向性,是目前应当考虑的一件事。
这件事大概可以从两个方面去思考,一方面是擅长与否,一方面是未来的前景。
擅长与否,很好思考,直接看成绩就行了。目前看来,如果按照高中的划分方式,语数外自然不必考虑,毕竟文理都要看的。而这个阶段的地理和生物,内容实在是或许简单,分数没有什么参考价值,所以主要还是看历史和物理。
易阳觉得,历史和物理是文理分科的标准。
物理而言,可以说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尽头。化学也好,生物也好,学到尽头其实还是物理。
而历史则与所有社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掌握唯物史观,对于理解其他社会科学也有很大的助益。从某种角度看来,说历史是其他社会科学的基础也不为过。
而这两科……嗯,单从分数上看,物理要更好一些的,但是这和文科理科的问题模式有关,物理考98,历史考89,不能说明物理就一定比历史学得好,更有天赋。毕竟理科的答案唯一,是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历史不行,总有主观题,让你谈观点,答题的时候你主观一点,阅卷老师再主观一点,分数也就主观了。
而从爱好上看,同样不能看出来。对物理当然是感兴趣的,毕竟和车子打了那么长时间的交道……但是那都只是初级的物理,每次听罗冰聊一些物理竞赛上的事,各种似乎只在电视上见过的物理公式,那才是他应该追求的星辰大海。
但是不是对历史就不感兴趣了?也不是。尤其是订购了历史期刊,并且耐着心子将他们啃下去后,绚烂纷繁的历史,同样令人着迷。关于历史,可以当成是故事来看,能青史留名的人也好,事也好,物也好,都有一段关于它的故事,一个个或荡气回肠,或令人叹惋,又或许让人悲愤仇恨的历史,认真体悟了,真的会带给人一种家国情怀。
有时候易阳甚至想,文理不该分科,或者说历史也该作为必修课来学。鲁迅说青年应该保持愤怒,如果要愤怒,就去学历史。
所以到目前为止,只看是否擅长,还看不出来将来应该选择的方向。
只是,从未来的选择上看,易阳还是更倾向于学理科。因为理科到大学的选择面更广,而且能够接触到许多科技的前沿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理科的人,才是推动这个社会进步的一群人。
或许,最优解是学理科的同时,保持读史的习惯,再学一点哲学……
有些欣慰起来,他觉得自己的认知能力进步了很多。以前他是不会想这些事的,人就是这样,在一点一点的学习中,开拓视野,提升思辩的能力,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某一个时刻感受到了变化,莞尔一笑。
*************************
体育课,易小青独自坐在看台上,不远处是几个女生扎堆聊天,她显得格格不入。
望着操场,她正在想一些事。
期中考试结束后,易小青便再也没有主动去过易阳家。那一次的经历自然对她的打击还是挺大的,原本她怎么也瞧不上的堂哥……一转眼成了尖子生,成绩排到了他们初二的前五十名,还得到了学校的奖学金……并不是没有过这种强烈的落差感,但是这种落差是易阳带来的,心情就更加复杂一些。
此时对易阳的态度,更多的是一种惭愧,倒不是因为羞愧产生的心情,而是因为自己的所有炫耀的东西,在他哪里成了笑话,这对自尊心的打击实在挺大的。
很难说清楚对这位堂哥此时的态度是什么样的。妈妈从小说的都是易阳他们一家这里不好那里不好的话,久而久之也就让她也形成了固有印象。在前面一点的时间,上学期吧,易阳还打了几次架,坐实了混混的名声……总之,妈妈是很不喜欢他的。
只是,妈妈的话到底对不对呢?以前坚定不移,但那是以前。
那天的知识竞赛和元旦晚会她也去看了……挺震撼的,她从来没有想到,易阳已经能站在那么耀眼的地方了。很酷,只是看着舞台上的易阳,心里并不是很高兴。
易小青也进入青春期了。
易阳的变化在她这里产生了巨大的撕裂感。而她开始将这一切都归结于妈妈王花的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