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大明开局错认朱元璋 > 第141章(第2页)

第141章(第2页)

至于高粱粒留在地里的高粱茬子自然不用多说,高粱粒脱壳之后可以煮着吃,可以用来酿酒,高粱粒的壳能用来装枕头,哪怕是高粱茬子也会被百姓们用锄头刨出来,敲打掉泥土之后拿回家里晾晒,晒干了再拿来烧火。

高粱的一生,没有一丁一点儿的浪费,所有的部位,所有的用途,都被百姓开发到了极致。

杨大知县感叹完高粱的一生,又将目光投向了旁边的大豆。

虽然做不到像高粱那样儿物尽其用,所有的部位都能开发出乱七八糟的用途,但是大豆也不差,豆子被人拿来吃,剩下的根、叶、茎也会被拿来烧火,同样没有一丁点儿的浪费。

田里忙着收割高粱,搬运高粱,用锄头刨起高粱茬子的百姓不会像杨大知县一样感叹这个感叹那个。

在百姓的眼里,只有能吃不能吃,能用不能用,丰收还是欠收,其他的基本上都不在百姓考虑的范围之内。

很明显,眼前这些高粱在百姓眼里就是既能吃,又能用,而且还算得上是丰收的好东西。

唯一比较可惜的是,地里主要种的是大豆,高粱只是挑着垄种植,哪怕是高粱穗再怎么饱满圆润,自己真正能拿到手里的高粱米数量也不会太多。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土地被荒废多年,谁也不敢保证土地的肥力怎么样儿,只能先大量种植豆子以肥地,像高粱这种比较耗肥的作物,根本没有人敢多种。

杨大知县让人喊来刘三十二,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有了这些高粱,等再收完了豆子,能不能撑到明年收麦?”

刘三十二眉开眼笑的答道:“能,能!今年这些高粱穗子够饱满,一亩地差不多得有个三百来斤,就算种的少了些,一亩地不也得有个百十斤?”

“托大老爷的福,咱们刘庙村的百姓家家都有好几十亩地,像小的家里就有六十多亩地,我滴个娘嘞,这六十亩地就算再怎么样,差不多也得有个三斤千的高粱米,就算去了壳,差不多也得有个两千斤吧?再加上那些豆子,足够小的一家四口活到明年这时候了!”

两千斤的高粱米,够四个人吃一年的么?

这破玩意儿吃多了是不是伤胃?

老朱好像是不允许酿酒?

胡乱寻思一番,杨大知县又将目光投向了豆子地。

要是豆子也能丰收,等秋后就可以组织百姓大力开荒,到时候就不只是一家十七亩地,可能一家三十亩地都有可能。

到时候再把麦子一种,啧啧。

只是想着想着,杨大知县忽然又感觉有些不对劲。

他娘的,大旱之后是不是容易大涝来着?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