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氏为着此事,怄气了许久,自然对蒋玉行没什么好脸色,喜娘之所以接受蒋家人的建议,也是想给自己留个后人,她这辈子怕是无望能结婚生子,随着年纪渐长,自然要考虑身后之事,当初若不是晴姐儿给了她许多情感寄托,怕是早就心生迟暮。
喜娘对于外祖母的行为,并没有说什么,各人有各人的算计罢了。
如此,宅子里便多了一个小家伙,晴姐儿对于突然多出的舅舅,那是满心不愿意,一直不愿叫他,蒋玉行四岁不到,年纪尚小,话倒是说得利落,整日只跟着喜娘,姐姐,姐姐的叫着,且让人心生欢喜。
不过喜娘对其虽好,却相当严厉,所以其大部分时间都在习字。
……
二月十六,延吉关传来捷报,大康军队大挫戎族军队,百姓听闻消息皆是高兴不已,满城欢庆,这场战事也一直持续到二月底,关外戎族勇猛有余,却后劲不足,最终抵不过大康的坚守,败下阵来。
历时三个多月的战争自此终结,关外戎族向大康求和,并派出公主和亲,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三月初,那批赶赴三关的壮士回了白林城,去时五千多的队伍,回来的却只有一千余人,可谓损失惨重,喜娘听到消息的时候,只觉五雷轰顶,这些人都是被她怂恿去投了军,是她害了这么多人的性命!
汪嬷嬷赶来的时候,见喜娘模样便知不好,一旁嘴快的丫鬟画儿见着喜娘模样,已是吓得不敢说话,汪嬷嬷悄声旁人去请五姑娘过来。
自己则在一旁安慰着,晴姐儿的到来让喜娘好受了许多,看着粉团一般的小人儿,喜娘多少有些欣慰,那些人的牺牲换来了安定和平!
喜娘对怀里的晴姐儿说道:“晴儿,要知道和平来之不易,有多少人为了咱们的生活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日后要心怀悲悯,不可肆意妄为。”
说完,对着汪嬷嬷说道:“谢过嬷嬷!”
汪嬷嬷回道:“当不得姑娘谢字,姑娘是西北诸城百姓的恩人,还望姑娘想开些。”
“嬷嬷放心。”
说完,喜娘又道:“让下面的备马车,我要出府。”
“姑娘,还是先在府里歇息,城里如今热闹,姑娘去了也是看不得什么。”
喜娘知道汪嬷嬷好意,便也没强求。
而此时,城外对打了胜仗的队伍夹道欢迎,却不知又有多少家庭会为之落泪。
虽当初这些人不主动奔赴三关,保卫家园,朝廷也会强制招兵填补战争损耗,但战死沙场的消息传开,依旧还是会让其亲人心痛不已。
喜娘自听了消息后,身子便一直不好,甚至有些精神恍惚,马氏见状便要去大陀寺烧香,如今她喜欢上了念佛。
喜娘倒也没什么,只是心里的那道关过不去罢了,喜娘派人去打听了战后朝廷对那些人的安排,也不过是发些抚恤银罢了。
于是,喜娘便以晋宁县主的身份,向各方筹集银两,在白林城郊外建了大康第一座英雄冢!
此举让无数亡军有家可归,也安抚了那些战死沙场之人的家人,徐知府得知此事,自然大力支持,并向朝廷上表,陈其利害,最终朝廷下了旨意,昭告天下。
相继,西北三关八城皆各起了一座英雄冢,安抚战死沙场的亡魂,让他们能够安息。
适逢清明,城中皆争相祭拜……
死的人死了,活着的人却还要继续活着,西北先前遭遇水患,又遭遇战事,可谓凋零一片。
木槿儿再次上门拜访,如今战事平定,她被各家追问,无奈只得再次询问起当初所言之事,喜娘只觉自己还有很多事要做。
所谓家国天下,商人终究还是逐利,当初她也是拿了许多筹码出来,方才打动各方商户为其效力,如今迟迟不见受益自然心急。
而另一边朝廷的军队并没有立即撤出西北,战后和谈的事情还要许多,喜娘提笔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于信中,让人快马送至京城。
信件和大捷的消息同时进的京,梁王爷瞧着手中的信,有些为难,却不得不感叹喜娘的大胆,但经历许多事情,他又不得不深思其用意,召集府中幕僚共商此事,最终还是决定按照信中所言上书其表。
皇恩浩荡向西北
三月里,齐家镇派人前来请喜娘参加齐荣和之子的百日宴,喜娘自得了“晋宁县主”的称号,齐家镇的身份也跟着水涨船高,齐荣和亲自来请喜娘回去参加百日宴,喜娘对于齐修远这个大哥,自然要给些面子。
百日宴上,许多妇人太太见着喜娘,皆是要拜,被喜娘免了礼,大太太如今也被叫了老夫人,见着喜娘,也没了往日的疏远,显得格外亲厚。如今大房搬回白林城,陈氏上了年纪不愿管太多事情,齐家内宅的事情皆是齐修远夫人吴氏在管,喜娘跟吴氏也不算相熟,不过到底之前吴家帮过她许多,加上齐修远这个大哥的关系,喜娘对吴氏相比其他人要显得亲热。
这是喜娘第二次见着齐荣和的妻子顾氏,顾氏的母亲也在,其丈夫是白林城主簿,自然知道喜娘的身份和地位,便是知府大人的夫人见着也是以礼相待,所以其略显拘谨。
顾氏一举得男,齐修远万般高兴,大房后继有人,他也是知天命的年纪,自然欢喜儿孙满堂,新童取名为齐隆昌,寓意保佑齐家昌隆兴盛。
百日宴上,喜娘还遇着了齐修文的妻子朱世淑,朱世淑见着喜娘,自然要行礼,毕竟王府的规矩在那,朱世淑怀里抱着一个奶娃娃,喜娘问了名字,名曰:齐梦和,是去岁生下的一女,如今齐修文也算儿女双全,喜娘自然让丫鬟送上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