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看着杨纪的神情,点了点头,微笑不语。为了收到一个合格的弟子,不致于衣钵失传,不拘一格,使些小手段也是值得的了。
然而下一刻,让人意外的情况出现了。
“老师。”
杨纪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道:
“对不起,我恐怕很难答应!”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老人脸上的微笑顿时凝固,房间里的气氛一片死寂。接连两次被杨纪拒绝,就算是文师也难以释怀。
“为什么?”
史师终于忍不住道,眼中满是茫然。若不是遇到真正爱惜的人才,以他的身份是不会这么拉下面子的。
当初回到平川城,其实他是不报多大希望的。不过,事实却让他出乎意料的惊喜。不管是“儒者四心”的悟姓和智慧,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的少年志向和报负,都让他激赏不已。
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在大汉皇朝的燕京做了十几年的文师,却没有想到会在一个小小的“学子”身上碰到钉子。
杨纪心中叹息一声,他能感受到面前长者那种提拔后辈的至诚之心,只可惜,从一开始他的志向就不在文道,学文只不过是无奈的折中之举。
“老师,不是学生孤傲。只是学生志不在此。”
杨纪说着心念一动,一阵浓烈的血气光华立即从皮肤下喷薄而出,在房间中极为醒目。
“唉,原来如此。”
史师看到那浓烈的血光,哪里还不明白是怎么回事,禁不住深深的叹息一声,一片怅然。
在杨纪显露自己的武道修为之前,史师多少还是抱着一些希望,认为杨纪或许是有什么难言之隐。不过在杨纪展露体内的武道血气时,史师已经彻底明白了他的志向。
如今的世界,文道没落,武道兴盛,这是不争的事实。杨纪醉心武道,无心于此,这也是人之常情,没有人可以指责什么。
毕竟,文道一途再怎么深造,再怎么努力,也不过获得一个“秀才”的功名。充其量,也就是像他一样,做个“文师”而已。但是武道却永远止境,武圣、武神,又岂是文道可以比拟?
不过史师的心中还是有些怅然。
“想不到,还是无缘啊。”
史师心中叹息。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合格的“学子”,想不到还是要失之交臂。
“杨纪,你应该是在准备参加不久之后的武科举吧。”
史师沉吟片刻后,道:
“我知道你的想法,如今文道势微,你不想学文而想深武也是常情。拜师的事,我也不强求。不过,我希望你能答应我一个请求。”
杨纪讶然,不过,还是答应道:“老师请明言,如果能办到,学生绝不推辞。”
平心而论,眼前的长者确实对他厚爱有加,杨纪也不是不知好歹的人,只能老人的要求不过份,杨纪都不会拒绝一个对自己充满善意的人。
“杨纪,你的悟姓极佳,资质也不错。一个人独自摸索就能写出如此富有灵气的文章,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你现在认为武道比文道强,有前途,我也不反驳你。我只是希望你在修习武道的同时,不要拉下文道就成。”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就算杨纪也无法拒绝。
“老师放心,学生自当从命。”
杨纪道。
“哈哈,好。有你这句话就够了。”
史师闻言双眉舒展,笑了起来。只要杨纪不荒废文道,他就能不知不觉把衣钵传下去,有没有师生名份那倒无关紧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