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兴开车拉着苏霏霏从白马寺到少林寺用了1。5小时到达目的地。
少林寺(ShaolinTemple),是北魏孝文帝为安顿印度高僧跋陀落迹传教,而在嵩山南麓兴建的一座佛教寺院。该寺庙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因其建在少室山的丛林茂密之处,故名“少林”。少林寺现位于中国河南省省会郑州市西南74千米处,登封市西北15千米处城关镇少林寺村。北魏孝昌三年(525年),天竺僧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少林寺修炼,首创禅宗,被奉为“禅宗初祖”,从而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界尊为“禅宗祖庭”。隋末唐初,少林武僧在李世民征战中助战有功,受到唐王朝的封赏,少林寺名声大振,由此号称“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在历史上多次被毁损和修复,几度荣衰,遗存宋代以来古建筑多座,成为历史文化遗迹。少林寺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禅宗、武术、医术文化结合,有“中国功夫冠天下,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誉,传承至今,在现代得到了发扬,并且传播到海外,现任方丈为释永信。少林景区的自然景观集中于少室山三皇寨,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最佳观景处;人文景点集中于景区核心区内,主要有少林常住院、塔林、少室阙等。少林寺所在地的自然和人文古建筑群,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并且获评国家AAAAA级景区。
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引入礼教,改革北魏风俗文化,使得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同时在国都洛阳盛行。北魏孝文帝崇尚佛法,为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于太和十九年(495年)诏令在嵩山南麓、少室山北麓修建一座寺庙,因其建于少室山的密林深处,故而被称为“少林”。清代景日昣在《说嵩》中解释:“少林者,少室之林也。”
大家所知道的登封,基本上都是从少林寺开始。金庸先生笔下,少林寺“武林泰斗”的形象深入人心,一部《少林寺》电影世界轰动,据说之前只要有少年离家出走,一定是去投奔少林了,家人只需要到在通往少林寺方向的路上拦截就能把他带回去。以至于,很多外地人提起来登封,除了说少林寺之外,少林武校最多,塔沟武校最出名,
登封扬名在外的除了少林寺,还有豫剧,《朝阳沟》、《卷席筒》,在当年娱乐匮乏的年代,传唱度不亚于现在的《小苹果》、《最炫民族风》。
焦盖烧饼,俗话说来登封,一看少林,二吃烧饼,说的就是来登封市,不仅要看名刹少林寺,还要吃本土特产焦盖烧饼。焦盖烧饼,盖焦、个圆,刚出炉的最好吃。
登封炒刀削面,有人说:去登封不吃刀削面就等于没到过登封,登封刀削面与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汤面,而是炒的,份大味重,以麻、辣为主。
面旗儿,有点像面叶儿,就是做法不一样。面旗儿就是把面擀好,切成菱形的片下锅煮,不放任何东西,要配炒菜当汤吃。登封人特奇怪,把不放盐的汤都叫甜汤,比如米汤、面汤之类的,放盐的饭叫咸汤,比如面条之类的。
颍阳水席
登封西乡把赴宴叫“吃桌”,吃的就是这颍阳水席。
所谓“水席”,有二层含义。一是汤多,甜汤、咸汤、酸汤,汤汤水水;二是在宴席上,每吃完一道热菜,就会再上一道汤,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流水席,前半场全是咸的,中间给客人端碗开水,不知道的以为是上了这么多咸的让客人喝点开水呢,其实是让客人把各自的勺子在开水里刷一下,下半场舀上甜汤了。
登封芥丝是用登封特殊气候下产的圆叶芥菜,也叫芥疙瘩,经过腌制,切成薄片或者细丝,加入佐料小火炒制而成。
颍阳牛舌头锅盔
和芝麻焦盖烧饼齐名的特色面食,一头厚一头薄,一头大一头小,约有半尺多长。
少林寺素饼配方十分讲究,来源于少林寺祖传膳食秘方。
茶亭沟红薯
生吃甜、脆,烧烤后更是香、软、绵、甜,2013年“茶亭沟红薯”还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观星台蜜食
逢年过节走亲串友的美味佳肴,婚嫁回馈亲友的上乘礼品。
石道烩面,劲道,拉出来的面薄而窄,但不烂,禅宗果等美食。
少林功夫因中国禅宗初祖达摩面壁为活动筋骨,解困去乏而源起,少林寺自唐代开始普遍演武,明代达到高峰,后来逐渐传入民间。少林寺在1500多年的历史中曾多次遭天灾人祸的废毁,但少林僧人以其固有的方式使少林功夫代代相传,流传至今,闻名天下。
少林寺每天都会有一些功夫表演,门票30元左右,来到少林不妨看看表演,有兴趣的话自己也可以比划几下,找找那种侠骨豪情、快意江湖的感觉。少林寺旅游路线:演武馆——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立雪亭——千佛殿——塔林——三皇寨——《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表演。
苏霏霏和李嘉兴一起游玩完就进行了下一站。
喜欢崛起重生入伍结婚之路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崛起重生入伍结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