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虽说政权几乎名存实亡,但制度到了三国时期变化并不大。了解东汉的官职,也可以对三国时期的官职有足够了解。
太傅:一人,位在三公之上,负责教导天子,无日常职事。从前,光武帝任命卓茂为太傅,卓茂去世后,省去不设。后从此制,每有皇帝登基,皆设太傅录尚书事,其人死后,省去不设。
属员:东汉初,太傅下有长史一人,掾属十人,御属一人,后全部裁撤。
太师:殷商时已有,东汉不置。献帝初,董卓自任太师,至董卓被诛,废太师职。
三老、五更(“更”为“叟”之误写):无品秩。“三老”就是国家荣养的有德育的老者,“五更”就是国家任命的有贤明的壮年。天子以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这是表示天子以礼治国,尊老敬贤。
丞相及三公:西汉初以丞相、御史中丞、太尉为“三公”。东汉时,则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因三公月俸三百五十石,俗语云:“三公一岁食万石”,所以号“万石”。
东汉制度:拜任三公时,天子以及六百石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诸卿要自报官职、名号向受任人下拜,由侍御史向其授予印绶。其人要礼让三次,才能接受。到安帝时,三公权利、地位减弱,选举、赏罚,全由尚书。灵帝时,遣使在长安拜张温为太尉,在外拜任三公,自此而始。
朝臣见三公时皆拜,天子见三公,如果坐着则需要起身,如果乘车时要下车相见。三公领兵朝见天子时,要由虎贲执戟,交与颈前,方可觐见。
汉旧制,如果发生如日食、冰雹等天灾,则免除太尉。安帝时,因天灾,同时免太尉徐防等三公,发生天灾则三公全免,自此而始。
丞相以及宰相机构:古官名,秦、西汉时皆置,与御史大夫、太尉并称“三公”。东汉裁撤“丞相”、“御史大夫”,以太尉、司空、司徒总理事务。到了东汉中后期,事归台阁,尚书台则成为实际的宰相机构。建安十三年,献帝撤销三公,复西汉旧制,以曹操为丞相。
东汉丞相官署:
左、右长史:各一人。
徵事:东汉末年,曹操初置徵事二人。
东、西曹掾:本各一人,及曹操大军还邺,省西曹,仅保留东曹。
其他属员:诸曹掾属三十人,御属一人。
武卫将军:曹操为丞相时,立武卫营,设武卫将军统领。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时设置,与护军一同管理禁兵。
护军:
御史大夫:西汉时,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东汉时裁撤。建安十三年,复置御史大夫。
长史:建安年间,御史大夫不领御史中丞,仅置长史一人。
太尉府:
太尉公:简称“太尉”,一人,三公之一,主天。秦官,汉初承袭。元狩四年,改为“大司马”,至建武二十七年,改回“太尉”。每帝新即位,太尉多于太傅共录尚书事。因大司马王莽曾篡夺皇位,故太尉府无阙。
职权:
1,执掌全事及考核官员政绩,岁末奏报加以赏罚。
2,国家每有郊祭大典时,负责主持“亚献”礼。
3,国家有大丧,则负责到南郊向上天祭告死者的谥号。
4,国家将有重大的举措和疑难时,与司空、司徒共同商议对策。
5,皇帝有过失时,则要与司空、司马共同劝谏。
长史:一人,千石,负责管理诸曹事物。
掾史属员二十四名,东、西曹掾,比四百石;其他各曹掾比三百石。曹掾属官,比二百石。
西曹掾:比四百石,地位略高于东曹。掌管公府令史的任用。
东曹掾:比四百石,掌管二千石长吏的升迁任命以及军吏。
户曹掾:比三百石,掌管百姓户籍、寺庙祭祀以及农耕事物
奏曹掾:掌管上书陈奏。
辞曹掾:掌管诉讼
法曹掾:掌管邮递传送、驿站以及测定里程
尉曹掾:主管士卒刑徒的转运
贼曹掾:掌管捕捉盗贼
决曹掾:主管刑罚审判
兵曹掾:主管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