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身份转换为卖报郎的伙计们,心里又更有希望了,别看他们这买卖小,但东家和官府关系好啊。
别人进城做买卖都要交税,他们就不用,官差还跟他们买东西。这买卖啊,有盼头!
见官兵都自己掏钱买,周围入城的人都好奇起来了
,进了城就把卖报郎们围起来问情况。
“最新的《江宁日报》嘞……诗社才子们昨日求而不得的好报纸来一份啊!”
“破庙仙姑现真身,正义书生享艳福……”
被他们的话术一通说道,很多识字的人,或者家里有人识字的,都愿意掏两文钱买一份回去。
开张大吉!
卖报郎们精气神都好起来了,进了城,众人分散开,都劲头十足的开始叫卖了。
今日的报纸,卖得可比昨日快多了,也容易多了。
甚至有商铺掌柜主动问,“这日报是日日都有新鲜的,那你每日给我送来一份,能打折吗?”
卖报郎拿不定主意,去问主意最正的沈平安,被沈平安敲了个脑瓜崩,“你傻啊,当然应下来了!”
他眼珠子转了转,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便带着那伙计一起回去报社找步山。
步山听了并不意外,“小主子早就说过此事,若有人一次订报一月乃至于数月、一年,可多加优惠。”
只是没料到这么快有人愿意订罢了。
步山拿出早就备好的方案:若订报一月,只需五十文钱,每日专人送报上门;订报三月只需一百四十文钱……以此类推,订得越多越优惠。
而谈成订报买卖的卖报郎,签订单的时就能得十中取一的佣金。
步山把订报的收据本都给拿出来了,上面有预先盖好的报社印章。
他给了沈平安,“你看着安排吧。”
不过步山也没料到,沈平安这么有本事,当日就带着卖报郎们,谈下了一百多笔订单,带着一堆铜钱回来。
卖报郎们业务越来越熟练的同时,报纸也逐渐在苏州普及,成了苏州人习以为常的存在,大多数识字的人,看见了总要买一份看看。
不止苏州城,附近的州县乃至于江宁府,都有人托人来买报的。
百姓买这报纸,已经不单单是因为有趣和优惠券了。
或许他们自己都没有发现,由于这报上对时事追求严谨准确性,从不出错,已经在他们心里,形成了一定的权威性。
有时候听说一件事,却不知道如何评判是非对错的时候,百姓们更愿意相信报纸上说的。
而卖报的方式,也变成了大小摊位的定点投放,需要的卖报郎少了。除了定点,其他百姓也可批发报纸来卖,自负盈亏的模式。
沈平安带着的卖场小伙计们,相当于出来历练了一圈,又回卖场了,胤祉大方地每个人都给了赏钱。
报纸的销量好起来后,打广告的就自动找上门了。
仅仅一个月,报社回本了。
于是,报社开始招募正式员工,也准备扩版了。
徐元灏和诗社的众人,不但自己打算参加招募考试,还写信邀请了住在江南省各处的友人前来,对《江宁日报》大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