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景岳全书病家两要说翻译 > 第31章 杂证谟疟疾2(第2页)

第31章 杂证谟疟疾2(第2页)

能为病。古方治法,多兼内伤取效,脾胃和而精气通,则阴阳和解,此实非脾病也。然古人

称疟不得为脾寒者,正恐人专于温脾之说,不明造化之源,而失病机气宜之要故也。

立斋曰∶大凡疟证,皆因先伤于暑,次感于风,客于营卫之间,腠理不密,复遇风寒,

闭而不出,舍于肠胃之外,与营卫并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并则病作,离则病止。并于

阳则热,并于阴则寒。浅则日作,深则间日。在气则早,在血则晏。其病热多寒少,心烦少

睡者,属心,名曰瘟疟,用柴苓汤。但寒少热,腰疼足冷者,属肾,名曰寒疟,用桂附二陈

汤。先寒而后大热,咳嗽者,属肺,名曰瘅疟,用参苏饮。热长寒短,筋脉揪缩者,属肝,

名曰风疟,宜小柴胡加乌药、香附。寒热相停,呕吐痰沫者,属脾,名曰食疟,宜清脾饮。

若中气虚而间日发者,用补中益气汤。若寒热大作,不论先后,此太阳阳明合病。寒热作则

必战,经曰∶热胜则动也。发热则必汗泄。又曰∶汗出不愈,知内热也。

又曰∶凡日久虚疟,寒热不多,或无寒而微热者,若内因胃气虚,用四君加升麻、当归。若脾血虚,用四君加

川芎、当归。若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加茯苓、半夏。大凡久疟,多

属元气虚寒,盖气虚则寒,血虚则热,胃虚则恶寒,脾虚则发热,阴火下流,则寒热交作。

或吐涎不食,战栗泄泻,手足逆冷,皆脾胃虚弱,但补益中气,则诸证悉愈。凡人久疟,诸

药不效,以补中益气汤内加半夏,用人参一两,煨姜五钱,此不截之截也,一服即愈。若病

久者,须大补元气为主,盖养正邪自除也。

徐东皋曰∶疟疾多因风寒暑湿而得之,乃天之邪气所伤,当以汗解。故仲景、河间悉用

表之药,但以寒热多少,分经络而治。

辨古(共四条)

属性:陈无择《三因方》云∶夫疟备三因,外则感四气,内则动七情,饮食饥饱,房室劳逸,

皆能致之。经所谓夏伤暑,秋咳疟者,此则因时而叙耳,不可专以此论。外所因证,有寒

疟,有温疟,有瘅疟,并同《素问》也。有湿疟者,寒热身重,骨节烦疼,胀满自汗,善呕

,因汗出复浴,湿舍皮肤,及冒雨湿也。有牝疟者,寒多不热,但惨戚振栗,病以时作,此

则多感阴湿,阳不能制阴也。此五种疟疾,以外感风寒暑湿,与卫气相并而成。除瘅疟独热

,温疟先热,牝疟无热外,诸疟皆先寒后热。内所因证,病者以蓄怒伤肝,气郁所致,名曰

肝疟。以喜伤心,心气耗散所致,名曰心疟。以思伤脾,气郁涎结所致,名曰脾疟。以忧伤

肺,肺气凝痰所致,名曰肺疟。以失志伤肾所致,名曰肾疟。所致之证,并同《素问》。此

五种疟疾,以感气不和,郁结痰饮所致。不内外因,有疫疟者,一岁之间,长幼相似也。有

鬼疟者,梦寐不祥,多生恐怖也。有瘴疟者,乍热乍寒,乍有乍无,南方多病也。有胃疟者

,饮食饥饱,伤胃而成,世谓食疟也。有劳疟者,经年不瘥,前后复发,微劳不任也。亦有

数年不瘥,结成癖在腹胁,名曰老疟,亦曰母疟。以上诸证,各有方治,宜推而用之。

愚谓疟疾一证,《内经》言已详尽,无可加矣。而后世议论烦多,反资疑贰,兹举陈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