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收。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神伤则恐惧自失,破脱肉,毛悴色夭,死于冬。脾忧愁
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乱,四肢不举,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
则狂妄不精,当人阴缩而筋挛,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
则狂,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肾盛怒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
仰屈伸,毛悴色夭,死于季夏。恐惧而不解则伤精,精伤则骨酸痿厥,精时自下。
《寿夭刚柔篇》曰∶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
《本病篇》曰∶忧愁思虑即伤心。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
《邪气脏腑病形篇》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
《痿论》曰∶悲哀太甚则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心下崩,数溲血也。思想无
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
《口问篇》曰∶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行针篇》曰∶多阳者多喜,多阴者多怒。
《调经论》曰∶神有余则笑不休,神不足则悲。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
《本神篇》曰∶肝气虚则恐,实则怒。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疏五过论》曰∶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
五气留连,病有所并。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
暴喜伤阳,厥逆上行,脉满去形。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
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为挛。
《通评虚实论》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五变篇》曰∶目坚固以深者,长冲直扬,其心刚,刚则多怒,怒则气上逆。
论《内经》五郁之治
属性:经言五郁者,言五行之化也,气运有乖和,则五郁之病生矣。其在于人,则凡气血一有
不调而致病者,皆得谓之郁证,亦无非五气之化耳。故以人之脏腑,则木应肝胆,木主风邪
,畏其滞抑,故宜达之,或表或里,但使经络通行,则木郁自散,是即谓之达也。火应心与
小肠,火主热邪,畏其陷伏,故宜发之,或虚或实,但使气得升扬,则火郁自解,是即谓之
发也。土应脾胃,土主湿邪,畏其壅淤,故宜夺之,或上或下,但使浊秽得净,则土郁可平
,是即谓之夺也。金应肺与大肠,金主燥邪,畏其秘塞,故宜泄之,或清或浊,但使气液得
行,则金郁可除,是即谓之泄也。水应肾与膀胱,水主寒邪,畏其凝溢,故宜折之,或阴或
阳,但使精从气化,则水郁可清,是即谓之折也。
虽然,夫论治之法固当辨此五者,而不知经语之玄,本非凿也,亦非专治实邪而虚邪不
在是也。即如木郁之治,宜于达矣,若气陷不举者,发即达也;气壅不开者,夺即达也;气
秘不行者,泄亦达也;气乱不调者,折亦达也。又如火郁之治,当用发矣。若元阳被抑,则
达非发乎?脏腑留结,则夺非发乎?肤窍闭塞,则泄非发乎?**不化,则折非发乎?且夺者挽
回之谓,大实非大攻不足以荡邪,大虚非大补不足以夺命,是皆所谓夺也。折者折中之谓,
火实则阳亢阴虚,火虚则气不化水,制作随宜,是皆所谓折也。由是观之,可见五者之中,
皆有通融圆活之道,第《内经》欲言五法,不得不借五气以发明其用,但使人知此义,则五
行之中各具五法,而用有无穷之妙矣,安得凿训其说,以隘人神思耶?学人于此,当默会其
意,勿使胶柱,则心灵智能而无有不通矣。
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