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豆朝隔壁李大叔家努努嘴:“还能有谁,昨天送了粽子,人今天就砍了柴回来。有李叔和婶子在,你们在家我也放心些。回头你好好谢谢人家。”
李妍年笑道:“嗯,知道了。”
昨天包粽子,她正有个赚钱的门路要找李大娘商量呢。前头忙院子里的活儿忙晕了,李妍年竟然忘记了自己在系统里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了。
箬叶这种东西,李家村山上多的是,天生天养的,只要有手,就算是个孩子,一天都能摘下不少来。而且产箬叶的竹子不像木头类的植株,容易受损伤,竹子一类的只要是根鞭没受损,来年还能发出新植株来。
李大娘上回帮着收鸡蛋在村里已经有路数了,只要她忙得过来,李妍年还是把收箬叶的活儿交给他们家干。一来自己不用出面跟村里人打叫道,李妍年怕那些大妈婶子们欺生,不把她这个丫头片子看在眼里;二来呢,也能给李大娘和村里人都创造些额外的经济收入,贴补些家用,自己让些利出来,却是省心省力。
倒不是李妍年有多圣母,一人富裕了还不忘整个村的人,其实她也是存了私心的。人都说仓廪足而知礼节,一个村子里的人,别人还吃不饱穿不暖,他们家过得特滋润,时间久了,难免要生出事端来。再说这在于李妍年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她打算把收鸡蛋的生意,也一起跟着收箬叶重新做起来。
有人收,自然回头就会有人生心思去养了。
李妍年把自己的意思趁着午饭前的空儿,跟李大娘这么一说:“那箬叶呢山上有的是,咱们两家要摘也摘不了多少,索性让村里人一块赚这个钱,咱们只要负责收,我哥负责运,半点不用咱们操心。婶子您要是怕白天忙不过来,就让村里人晚饭后送过来,自己清点好,一百张一扎,一扎两文钱,回头要是抽查出来有少叶缺叶的,咱们就不跟他们家有下回交易了。想必这样的风头吹下去,也没人敢这么糊弄咱们的。”
“您收他们的是两文钱一百张,到我这边我给您五文钱两百张,多出来的钱就是抽查费的功夫,婶子您看这主意成不?”
李大娘心里一合计,这要是收的时候一扎一扎的全要自己数过,自然是数不过来的,但按着李妍年的办法就不必了,山上白长的东西,谁那么傻还拿这个来糊弄人,偷工减料地送来!回头被她查出来了断了下回生意,能悔死她!
“成!这生意做得。你放心,晚上我就跟村里几个婶子媳妇说去,保管给你收好了。”
李妍年笑道:“您做事,我放心。还有收鸡蛋的事儿您别忘了,要是您有空,家里也养些鸡呗,鸡肉我到时候也要收的呢。”
李大娘心里苦笑,要是家里还养得起,谁不愿意多养几只啊。但李妍年后头那句话还是成功说动了李大娘的心思,想着山上的番薯藤到时候也能出点喂鸡的料,咬咬牙,等家里两只老母鸡抱完窝,自己也上抱上一窝小鸡养着。大不了,在田里干活的时候多摸些螺蛳,钓些青蛙回来也能喂鸡,就是多费些功夫的事儿。
李大娘送走李妍年,心里又忍不住佩服起李家的这个小姑娘,才十岁,赚钱的心思是一出跟着一出,连她这个做长辈的拍马都跟不上。难怪人家家里日子越过越好呢,倒让她看着又羡慕又脸红的。一家子劳动力,还比不上人家家里几个毛孩子。
看来这过日子啊,会省还是不行,得会想路子才是硬道理啊!
李大娘一想到即将入袋的沉甸甸的铜钱,不由地又笑开了。这日子啊,好的还在后头呢。
第七十章
李大娘家代人收箬叶的消息,就跟个深水炸弹似的,在李家村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这天李妍年在溪头洗衣服,就听见几个媳妇婶子在说这个事儿。
有个年轻媳妇怀疑这事真假的:“这包粽子的山上到处都是,真值钱他们家自己怎么不摘去?别到时候咱们辛辛苦苦摘了送去,又说不要了。”
就有嗤笑那人的村里老人跳出来嗤笑:“你刚嫁过来不知道就别瞎说,山头李家的什么名声你没听说过?那是铁打的说出口的就算话,上回不是还代镇上的财主收鸡蛋吗?可都是当场点对了数目,当场就结了现钱的,可跟别家爱赊账的不一样,十来文钱也要拖上个十天半个月的才不情不愿地给,你不信,你硬气点别去他们李家送箬叶啊。我可是闲在家里没事,地里的活儿都有男人们做着,家里几个孩子也空,正好多扯些闲钱回来,回头还能买上一斤盐呢。”
后头接话的大娘吐槽道:“说起这盐,也是越来越贵了。前头还只要二十来文一斤,现在都涨价到四十五文一斤了,这哪里还吃得起啊!”
李妍年心里一动,转念又立刻打消了拿盐换箬叶的念头。这里的盐她是见过的,杂质很多,颜色也不如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盐洁白,贸贸然拿系统上的低价盐来换箬叶,要是被人给举报了,贩卖私盐历朝历代都是重罪,大头的有背景的官府是动不了,动她一个平头老百姓还不容易?
还是老老实实地用铜钱跟村里人买算了。一想到系统上买盐一斤只要两块起步,而这里却要卖到四十五文的高价,这期间差价之大,李妍年就是一阵肉痛。
再回神,那边几个洗衣服的婶子媳妇已经兴冲冲地约好了一会儿去哪个山头摘箬叶了。
按照这势头,自己这箬叶生意看来应该挺有戏。她要洗的衣服不多,而且又是在家里用洗衣液提前泡过的,随便漂洗几次就干净了,因此比其他人都离开得早。一路沿着乡间小道往回走,路上冷冷清清的也没什么人,忽然从路边跳出个人影来,险些把李妍年心脏给吓跳出嗓子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