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就想象,如果有一根打印头,它既能读取这个格当中的状态,它到底是1还是0,又能进行擦写,那这个格不断地在探头面前移动,我就可以对这个探头的走向进行编程,从而影响计算结果。
这说得再详细就没法说了,总而言之,我只要用这种方法给这个探头进行编程,我就可以得出一个计算结果,就是这么一个假想中的机器。
你说这很伟大吗?
这当然很伟大。
首先,24岁的图灵就已经想到,让人类摆脱自己熟悉的十进制,转而用机器更容易识别和读写的二进制进行机器运算,这本身就需要想象力吧?
更何况,图灵的思维境界是超越当时人一筹的。
在他之前,人类已经有了很多机器吧,这些机器也很强大,从最早的蒸汽机到后来的飞机、大炮、汽车,这些机器的本质都是一个,就是人的肢体力量的延伸和替代。
只不过是利用了当时的新能源,什么煤炭、电能,这些机器也很强大,它替代人腿能跑得那么快,甚至能飞上天,但是这些机器都是在人的操控下才能够运转的。
可是图灵机的本质就不一样,它可不是人的肢体的简单延伸和替代,它是对人的思考过程的复制和再现。
这才是图灵机的野心。
人类的思考过程跟图灵机的本质是一样的,都是先输入一个信息,然后进行编程、处理,得出一个结果,再把这个结果输入回来,我们再进行处理,再得出结果。
如此循环往复,往前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图灵机要再现的就是这么一个过程。
图灵的野心不仅仅是帮当时的人类卸下沉重的计算担子,用机器来代替计算这么一个浅层的技术目标,他其实思考的一直是一个哲学问题。
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图灵的那一段生涯都在思考一些什么样的问题?
比如说机器可不可能有智能?
人是不是就是个机器?
蚂蚁如果作为神经元,它们之间互相进行交流,拼接出一个巨大的蚁巢,那这个蚁巢是不是就是个大脑?
那如果我用晶体管来替代一个单个的蚂蚁,让晶体管之间也形成神经元之间的互动,我是不是就可以再造一个人类的大脑?
那这个大脑如果出来,它会不会是个智能?
如果它有智能,它会不会跟人一样,会犯错误?
它有没有情绪?
会不会沮丧?
会不会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