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潘隐尚未遇到蹇硕之前,曾落魄至极。有一次险些饿死在雒阳街头,幸好被何进救了性命。当时的何进,也是刚进雒阳,到处都是对他不屑一顾的目光。表面上似乎很荣耀,可实际上……也就是在那天,一个落魄的乞丐,和一个落魄的皇亲国戚,奇异的交集在了一起。第二天醒来时,皇亲国戚不见了踪迹,却留下了一袋子五铢钱。
后来,潘隐入宫,遇到了蹇硕。
在偶然的机会中,又一次见到了何进。
只是当时的何进,已经认不出了潘隐。但潘隐却无法忘记,那个曾救了他一名的家伙。
地位越来越高,潘隐仿佛忘记了何进的存在。
可那一份感激之情,却始终藏在了心中。
敏锐的觉察到,何进会有危险。潘隐犹豫了片刻,终于下定了决心。
******
已经过了亥时,何进还没有休息。
正独坐于书房中,和他的兄弟何苗促膝长谈。
话题,自然围绕着十常侍的问题。
这些日子以来,袁绍等人几次提出了铲除十常侍的计划,但何进一直都犹豫不决。
不错,十常侍的确是威胁到了他的权利。
可事实上,正因为有十常侍的存在,才使得士人们围绕在他的身边。
何进需要这些士人,来装点他的门面。可他不知道,如果阉寺不在,士人们还会跟随他吗?
就这个问题,他与何苗激烈的辩论起来。
何苗对何进的想法很不屑,“兄长既然知道那些士人为何依附与你,又为何非要杀张让他们?莫非兄长忘记了,当年妹妹刚入宫中,没有张让他们的帮忙,如何有你我今日的荣耀?小弟以为,做人当要有感恩之心,不可以做那种忘恩负义的小人。”
何进一蹙眉,对何苗的这番话,感到非常不高兴。
你言下之意就是说,我是小人吗?
“怀高,你说的固然有理,可有些事情,你也应当明白。士子力量,不可小觑……特别是那些百年大族,更是这大汉的根基。若坏了他们……我也不想如此,可是眼看着董仲颍羽翼丰满,又有蔡邕等人帮助,东观士子,十有八九会投靠于他。若我不能招揽士子,他日又如何应对董卓的咄咄逼人?此事非我所愿,实乃时势所迫。”
怀高,是何苗的表字。
闻听何进这么说,他冷笑一声:“那又能如何?兄长难道忘记了当年你初来雒阳,那士人们的态度吗?难道兄长忘记,长史王谦,又是如何落了你的脸面吗?兄长既然知道董仲颍羽翼丰满,何需与他对抗。他和我们一样,都是良家子出身,更应该相互依持,相互帮助。兄长若是真的和那董卓对抗,只怕最后便宜了那些士人。”
何进闻听,面颊剧烈的抽搐。
何苗的话正说到了他的心坎上,那也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当年他来到雒阳,继续想站稳脚跟。最迅速的办法,就是和当地望族联姻。
何进看重时任长史的名士王谦,想把女儿嫁给王谦的儿子。这王谦是什么人呢?他的父亲王畅,是汉帝初年党人的领袖人物之一,也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八俊之一。
王谦,王畅,也许您还是不熟悉。
但如果提起另一个人,也许您就听说过了。在原有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就是王谦的小儿子。
试想,这样一个世族家庭,怎会与何进结亲?
别看何进是皇亲国戚,可在王谦的眼中却狗屁不是。在何进上门求亲的时候,王谦嗤之以鼻,坚决的回绝了这门亲事。可想而知,当时的何进是多么的尴尬。有一段时间甚至不敢出门,因为害怕遭到路人的耻笑。
时间过去了,王谦如今已经是个白身,而何进却成了掌控天下兵马的大将军。
何进要表现心胸广阔,自然不好却为难王谦。
但这并不代表,何进就会忘记了当初的那一段屈辱时光。
何苗的话,让何进心动了……
“老爷,门外有宫内来人,说是故人求见。”
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