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持刀的兵士喝道。
宽阔的斗篷遮挡住宝钗的容貌,让她心里多了几分镇定。
她递过去一块玉玦,语带笑意,“大人,我在山脚下捡到这个玉玦,上面挂着的香囊绣着一个林字,当是侍郎林大人的,烦请您送进去。”
兵士接过了玉玦,左右检查,看不出什么不妥之处,方说道:“知道了,我命人送去,你在此等等,或许林大人拿到了玉玦还能赏你几两银子。”
宝钗很欣喜,正要对着这位细心的兵士开口道谢时,只听一个中年男子的声音响起来,“什么事?”
那兵士急忙回头,看清来人口呼贾大人,便将玉玦呈了上去,“有人捡到这个玉玦,说是小林大人的东西。”
宝钗听见贾大人,吓了一跳,真是晦气。
她退了几步,扭过身去,将帽沿往下拉了拉,整张脸都叫人看不见。
看着贾雨村的手拿过黛玉曾经送给自己的玉玦,宝钗咬着牙,却听他说道:“是吗?那便交给我吧,山下庶民众多,鱼龙混杂,送进来的东西可不能随意带进营中,若是有了什么差池,连我都担待不起,何况你这个小兵!”
说着就把玉玦揣进了自己的怀里。
宝钗使劲地朝他离去的背影剜了一眼,那兵士扭头看着她,倒有几分歉意,“想来你是见不到林大人了,我给你出个主意。你瞧见那边围着一群人吗?林大人出了题,邀人作诗呢。你要是做得好,岂不能见到林大人?”
兵士如此贴心,宝钗眺目望去,果真有一群人围着一张挑在竹竿上的厚纸指指点点。
“多谢。不知大人如何称呼?”
“不敢称大人,我只是微末罢了,早先承蒙林大人照顾,才得了这个职位。”
宝钗记下了,随后随着人群走到竹竿前,纸上的题一点都不新鲜,无非是歌功颂圣,褒扬此次巡猎之事。
沉吟片刻,宝钗取了纸,执笔挥墨写了一首诗,也不署名,塞在集诗的木箱中,便拍手离去。
“哎,你也不署名……”负责收诗的一位太监看着她潇洒离开的背影,一脸奇怪。
同行的太监拿起诗来看,细细看过忍不住赞叹:“这应该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子,写得格外好!有这首诗就足够了,我们俩也不用在这里吹冷风了,快去递交到二位皇子跟前吧。”
铁网山上,老皇帝不来,两位皇子就只能住在就地安扎好的营地里,驻扎在京畿的军队磨枪擦剑,预备游猎检阅。
营地最中心的帐内灯火通明,二皇子李德明和三皇子李德安分峙两旁,宴请跟随而来的朝臣宗室。
气氛正好,两位太监搬进来收集诗作的箱子,“禀二位殿下,已有诗作一百零四篇,皆是山下庶民所作。”
二皇子正看着朝臣所作的诗作,冷笑道:“庶民识字者少,哪里还会作诗?不过是些倒三不着两的打油诗而已。林大人还非要给他们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