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要有逆向思维,不要扎堆取死。但只知道这个还不够,能火中取栗才有价值。次贷危机时,看到楼市风险的人其实挺多的,但成功做空的人却很少。说到这,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大空头》这部电影:现实中,比上面4组人还大的空头,是个叫John·Paulson的家伙,危机爆发时,到处是破产跳楼的,而他名下的基金,却在2007-2008年盈利超200亿美金,简直逆天,以至于好莱坞不敢把他的故事搬上
书名:如果大通缩和大萧条来了,普通人应该怎么做?
作者:佚名
来源:回答
要有逆向思维,不要扎堆取死。
但只知道这个还不够,能火中取栗才有价值。
次贷危机时,看到楼市风险的人其实挺多的,但成功做空的人却很少。
说到这,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大空头》这部电影:
现实中,比上面4组人还大的空头,是个叫John·Paulson的家伙,危机爆发时,到处是破产跳楼的,而他名下的基金,却在2007-2008年盈利超200亿美金,简直逆天,以至于好莱坞不敢把他的故事搬上荧幕,怕把接盘侠刺激到肝疼。
大家一定会困惑:
1)他们是怎么发现做空机会的呢?
2)他们又是用什么工具做空美国楼市的呢?
3)做空的过程就那么顺利?没有什么阻碍吗?
4)普通人没有做空渠道,该如何保护自己的财富呢?
01
好多人觉得次贷危机的过程好复杂,好难懂,光是那些金融衍生品,什么MBS、CDO、CDS……就令人头秃。
根据难度守恒定律——表面复杂的,内核往往简单。比如互联网黑话,听起来很专业,是不是?但掰开了揉碎了就会发现,嚯,那些人只是单纯不想讲人话,惯性装逼。
金融人士倒不是为了装逼,而是故意让你看不懂,这样你就会乖乖把钱交给他,不然他怎么赚佣金?
我不一样,我做知识分享,既没有装逼需求,也没有赚佣金的意愿,搞太复杂了就分享不出去,所以我的原则是——怎么简单怎么来。
金融其实很简单——所有的金融问题,核心都是信用。
而信用的作用,就是用来负债的。
债所对应的,无非就是1)风险;2)收益;3)兑现周期。
一切的金融产品,甭管叫什么,都逃不过这些要素。
收拾起畏惧的心理,我们再来审视MBS、CDO、CDS,看看这些所谓的金融衍生品到底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被做空。
MBS——房屋抵押贷款债券。
房屋抵押贷款即房贷,债券就是借条。
打包在一起,就是……一堆借条。
所以这个MBS,往简单了说,就是一堆房贷合同打包在一起的,可以交易的债券。
别小看打包这个动作,它可是改变了债券行业在华尔街地位的伟大发明。
80年代之前,因为强监管,华尔街并不是什么赚大钱的地方,债券部门更是冷清。直到抵押贷款债券之父——刘易斯,发明了将房贷合同打包成MBS债券的盈利模式,各大投行的债券部门才开始风生水起。
举个例子:鹅城银行放出100亿房贷,利率6%。这些钱都拿去交了房贷,没有个二三十年收不回来。很快,银行的资金就放完了,后面还怎么赚钱?
当时还在所罗门兄弟投行(现属花旗银行)的刘易斯,想到个办法,他把这些房贷合同打包在一起,以5%的收益率卖给下家,自己赚1%。
1%看起来虽然不多,但只要他周转得够快,利润就足够高。
一年周转一次,利润是1%;一个月周转一次,利润就是12%。这还没算复利的部分,就问你香不香?
这么一来,鹅城银行不光赚到了利润,还回笼了资金,最关键的,是他把风险转移给了下家。
理论上,MBS模式可以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