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老师曾分享过一个观点,他说二战后,能成功承接产业转移的国家,基本实行的都是国家主导的经济体制。
因为早期转移的制造业,多是劳动密集型的「血汗工厂」——高劳动强度、低人权保障,若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军管体系,不可能搞得成。
日、韩、新加坡、台湾,都是如此,西方理论界把这套制度解读为国家资本主义。
反面教材就是印度,由于太「散装」,搞不动基建,无法承接产业转移,人口红利发挥不出来,也就无法工业化。
除了「1940体制」,日本战后经济快速腾飞的原因还有:
1)出口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
2)友好的国际环境,承接了欧美的制造业转移;
3)人口红利形成的比较优势;
4)吃苦耐劳的国民精神。
看着是不是特眼熟?要不怎么说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崛起之路,都是一个模子刻的呢!
问题就来了,日本是怎么把崛起之路走成泡沫之路的?
02
工业化末期,产能过剩,就会导致资本过剩。
过剩的产业资本,又会转化为金融资本。
金融资本的本能,就是追逐资产,制造泡沫,抢夺存量财富。
用人话讲,就是资本要赚钱,一旦做实业没那么赚,就会转头去炒股票和房子。
日本崛起得好好的,做实业怎么就不赚钱了呢?
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两个:
一是劳动成本上升,部分产业向中国和韩国转移;
二是日美贸易摩擦。
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