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泽走上前,顺着工匠手指的方向看去……
顾泽走上前,顺着工匠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新挖的渠段底部渗水严重,水流根本无法有效地向前输送。
“大人,这土质疏松,恐怕……”工匠面露难色,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
顾泽蹲下身,用手抓起一把泥土,仔细观察,又放在鼻尖嗅了嗅。
“此处土质确实过于松散,需要掺入黏土加固。”他果断地做出判断,并立刻吩咐工匠们去附近寻找合适的黏土。
在他的指挥下,工匠们很快找到了合适的黏土,按照比例掺入渠段底部,重新夯实。
渗水问题得到解决,水流顺着新修的渠道欢快地流淌,滋润着干渴的土地。
看着水渠顺利完工,顾泽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但他也知道,仅仅依靠兴修水利还不足以彻底解决农业生产的问题。
他再次找到曹操,提出了发展农业的政策建议。
“主公,水利既兴,当辅以良策,方能使农业生产蒸蒸日上。”顾泽侃侃而谈,提出了推广优良品种、改进耕作技术、奖励农耕等一系列措施。
曹操对顾泽的远见卓识十分赞赏,当即下令采纳他的建议,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
新的农业政策很快在各地实施,效果显著。
优良的种子使得粮食产量大幅提高,改进的耕作技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奖励农耕的政策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田间地头,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百姓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纷纷称赞顾泽是他们的恩人。
魏国的粮仓日渐充盈,国力也随之增强。
看着欣欣向荣的景象,顾泽心中却并没有丝毫的懈怠。
他知道,魏国虽然在赤壁之战后元气大伤,但底蕴犹在。
要想真正巩固统治,还需要进一步平衡各方势力,才能长治久安。
他站在高高的城楼上,俯瞰着繁华的许昌城,目光深邃而悠远。
“下一步……”他低声自语,语气中带着一丝凝重。
“子扬在想什么?”曹操不知何时来到了他的身后,顺着他的目光望向城内。
“臣在想,如何才能更好地平衡朝中势力,为主公分忧。”顾泽转身,对着曹操拱手一礼,语气平静而坚定。
曹操的目光掠过城内鳞次栉比的屋宇,最终落在顾泽沉静的脸上。
“子扬所虑甚是,”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孤亦在思量此事。”他伸手轻抚胡须,深邃的赤壁之战后,魏国虽损兵折将,但根基仍在,而朝中势力暗流涌动,尤以曹丕、曹植两派最为突出。
二人皆是人中龙凤,各有拥趸,明争暗斗不断,着实令他头疼。
顾泽的出现,恰如一剂良药,可用于平衡朝局。
曹操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顾泽的反应。
这年轻的谋士,自从火烧赤壁、生擒周瑜后,便名声大噪,朝中不少官员都对其敬佩有加。
他心思缜密,才华横溢,确是难得的治世之才。
但,也正因如此,曹操心中始终存有一丝戒备。
权力,如同双刃剑,用得好,可以巩固统治;用不好,则可能反噬自身。
顾泽如今羽翼渐丰,若不加以控制,日后恐成尾大不掉之势。
“子扬以为,该如何平衡丕儿与植儿之间的势力?”曹操状似随意地问道,语气中却带着一丝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