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殿内正在举行五日一次的朝会。皇帝高坐龙椅之上,威严尽显。
群臣刚刚行礼完毕,苏轼便率先出列,躬身奏道:“官家,近些年来,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我大宋人口增长极为迅速。如今,部分州府即将面临无地可分的困境,此事应当及早做出部署,以免后患。”
赵立庆微微蹙眉,百姓有地可种便能吃上饭,多生孩子便多分地,这些情况他早有预料,却未想到竟如此之快地出现土地不够分配的局面。缓缓开口道:“户部说一下具体情形。”
户部尚书章惇随即出列,躬身道:“官家,除了草原部落和云南省还未登记完成之外,其余各省共有两千两百五十四万三千七百多户,人口达一亿四千四百六十五万五千八百多人。即将无地可分的有京西、京东、淮南、湖北、江南、江西、两浙以及福建等九个省。”
“章尚书,按你这么说,整个中原及江南都即将无地可分了?”赵立庆一听这么多地方出现问题,顿感头皮发麻。
章惇恭敬地答道:“官家,确实如此。其实江南、江西及两浙三省,若不是有很多百姓选择到作坊当工人,这三个省早就不够分地了。”
司马光出列奏道:“官家,现在施行的是不管老幼,都按人口分地,每人分五亩田地之多。臣觉得可以适当减少一些,比如规定孩童满多少岁才能分到土地。”
“官家,臣以为减少分地的数量不妥。”王安石提出不同意见,“大宋现在疆域辽阔,很多地方都亟待开垦,移民才是上策。”
赵立庆也不认同减少分地的做法,但移民又并非易事,于是问道:“诸卿,你们觉得往哪移民好?”
“官家,据监管卫上报,刚纳入安南省的九龙江(湄公河)以东土地非常肥沃,且当地人烟稀少,该地又是一年三熟,此地就非常适合移民。”苏轼从袖口掏出一份奏本。
太监林桧快步上前,接过奏本,转身上了御阶,恭敬地递给赵立庆。
王安石接着奏道:“官家,河中省及西宁省也可以移民过去,这两地还有大量适宜耕种的土地没有开垦。”
富弻也出列奏道:“官家,东北也适合移民,虽然冷了一点,一年也只能收获一季的粮食,但据虎卫军上报的情况,去年农场开垦出来的那些土地,今年开春种植后,庄稼长势喜人。这么肥沃的土地不多开垦一些出来,实在是暴殄天物了。”
“是啊!大宋将士英勇作战,打下来的土地不能就这么放着浪费。”赵立庆感慨道:“西北、西南、东北这三个地方确实也需要多点人才行。”
苏轼躬身说道:“官家,如果移民政策力度够大,臣相信会有百姓自愿移民过去的。”
“苏相,你这奏本里面就有关于移民的政策吧?”赵立庆微微抬手,晃了一下手里的奏本。
苏轼回应道:“官家,奏本里有臣关于移民安南的几点建议。主要是移民前期的一些补助条款和减免赋税。”
赵立庆蹙眉思索,半刻钟后才缓缓说道:“我华夏百姓自古以来都比较眷恋故土,除非是迫不得已才会举家移民。如果这优惠政策不够吸引人,百姓是不会愿意移民的。你们先商议出一个章程,下次朝会再议定此事。”
“是,官家。”群臣躬身行礼。
工部尚书梁焘出列躬身奏道:“官家,黄河大桥即将完工,是否要提前做些安排?”
赵立庆听到这个消息,脸上露出喜色,站起身来说道:“这是大好事啊!钦天监挑个好日子,举办一个典礼。朕与诸卿一起去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