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确实如诺森顿预料的那样。
随着事件发酵了几天,终于,化学界讨论的声音,几乎都变成了李牧的那四篇论文。
化学研究人员这些天见面时的招呼,都变成了“嘿,那几篇论文你看过了吗?”
然后回答的人一般就会应道“当然看过了。”
或者是一脸沮丧的回答“我数学不太好,从第二页开始就看不太懂了。”
是的,当这些化学学者们在别人的传言之下,满怀好奇地登上arxiv,下载了这几篇论文之后,就会无奈的发现,想要看懂李牧的四篇论文,首先就得在数学上有较强的基础和能力。
不然的话,面对从第二页开始,也就是绪论结束后的第二部分,层出不穷的数学方法,能够一瞬间就让他们陷入迷茫之中。
看不懂啊!
根本看不懂!
没办法,习惯了做实验的化学学者们,对数学上的重视都并不高。
所以面对李牧这几篇跨界而来的文章,绝大多数人都当即就被难住了。
然而他们自己看不懂,又总是能够听到学术界各种大佬们极力称赞的评价,心中就像是在抓痒痒一样难受。
不过总有例外。
对于研究计算化学的人来说,他们的数学基础素质相比较起其他化学分支来说,要更好一些。
于是,李牧的这几篇论文,顿时就让计算化学领域的学者们欣喜若狂,讨论不停。
特别是他的那篇《两类导体界面反应的计算化学模型》,更是被奉以为圣经。
实在是这篇论文中对计算化学模型的推导过程,以及运用方法,都给他们带来了一个绝佳的案例。
这篇论文,完全足够登上任何计算化学教材,并作为经典素材进行研究。
至于另外三篇论文中,和计算化学有关的内容也都十分的有价值。
一时间,计算化学领域的学者们,仿佛一边过着整个化学界的狂欢,又一边享受着他们计算化学的盛宴。
就这样,化学界的沸反盈天,终于在五月末的一天达到了**。
因为就在这一天,刚好有一项国际性的化学学术会议召开。
at,世界理论和计算化学家协会第12届三年期大会。
这个会议是专门为理论化学和计算化学学者们提供的讨论会议,三年一次召开,在化学界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每次召开都能够吸引上千名化学家的参与。
而这一次就更是如此。
甚至有很多原本因为有事情,而不打算参加本届会议的化学学者们,也突然就向大会组委会发去了邮件,表示自己仍然希望参与的意愿。
而他们之所以这样,意图也十分的明显。
正是为了李牧的那四篇论文。
……
5月29日,大会正式开始。
大会组委会主席罗素·博伊德首先发表致辞“欢迎各位化学家们来到了我们的本届会议,在大会报告正式开始之前,我想要先宣布一个很令人振奋的消息,2017年的at,我们有超过1500位化学家参加到了会议之中。”
“而今年,我们原本预测的是应该会有不到两千人左右来参与,但很意外的是,最终居然有超过三千人报名参加了本届会议,而且其中有将近一半的人都是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临时向我们发来邮件的。”
“为此,我们不得不更换了会议大厅,如大家所见,就在这里。”
场下一片笑声,然后就是一片掌声响起。
这些化学家们都自发地为组委会献上了掌声。
直到掌声停下,罗素·博伊德笑了笑“谢谢大家的掌声,当然,我也知道大家突然如此积极的原因,只是很可惜我们没有能邀请到那位年轻的数学天才过来——现在,他也称得上是一位年轻的化学天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