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庐江皖城通往淮南的道路完工之后,张彦还会有着第二期、乃至第三期的工程等着那些处于“服刑期”的奴隶们。
这些道路都将从皖城出发,分别通往庐江境内的其他几个县城,甚至是通往那些相对贫穷落后的侯国,将皖城的先进产品与知识传播到那些侯国的居民群体里面。
于此同时,这些道路也会作为整个张彦统治网络的“神经”,让他的命令能够实实在在的传递到庐江的各个地方去。
或许这些道路将会修筑非常非常久的时间,这个时间在庐江的生产力没有什么显著进步的情况下,就算持续数年之久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可一旦这三期工程全部完成,到了那时,一个普通百姓再想像现在这样从皖城出发前往舒县,或是从舒县出发途径皖城前往庐江的其他侯国,就再也不需要在那些难行的土路上奔波了。
作为一种能够持续使用上千年的道路,“驿路”这种秦汉时期最高规格的“国道”将会作为现有土路的替代品,让庐江原本所有奔波难走的路途都变得如同康庄大道一般通顺流畅。
像是原本一个人坐在马车上从皖城出发前往淮南,两百公里的路途就算是像张彦那样的四驾马车、顶级好马也最少需要一整天的时间。
这个时间不仅仅受到了马匹健壮程度、车驾的结实程度的影响,更是会受到道路平坦度、天气甚至是时令年节的限制。
众所周知,在夏季草长莺飞的时候赶路,消耗的能量要远远高过春天杂草还没有生长的时候。
而驿路这种神奇的东西则和别的普通道路不同,在秦始皇当年下令驿通天下之时,为了能够长期使用这些道路,所有的驿路都经过了特殊处理,不但数百年时间里道路上寸草不生,更是无论风吹雨打,都不会出现一丝一毫的土质变化。
这和同时期的土路相比,几乎已经是高铁和谐号与绿皮车之间的区别了。
据史料记载,所谓的驿路为了能够实现这种最高标准的建筑要求,在铺路时候使用的所有土壤都是用煤窑烘焙、炒制过的熟土。
这种土壤比起生土更加松散、容易成型不说,在经过了高温烘焙之后,土壤中原本的植物种子和草根尽数被杀死,这让熟土铺成的道路生长杂草的周期与难度都要远远大过普通的土地。
最后,为了能够让修筑的土地不变形,秦始皇还下令让所有的驿路在没有足够石材的情况下使用碎瓦、砖块等建筑材料铺设路基。
这种行为一方面加强了驿路的排水能力,另一方面,也让驿路在面对极端天气爆发时,不至于因为过多的雨水而软化、坍塌、崩陷。
可以说,在这个百官都可以进行买卖,今天你当了官、明天就有可能会被人花钱顶替的时代,是很少有人会做出和张彦一样的决定的。
这种大规模修路的工作虽然有利于民生,但是却对从政生涯费力不讨好,更是见效极慢,很可能当一地太守卸任的时候,他在领地内修的桥,修的路都未必能够完工修好。
更别说在修路的期间,还会因为过度征调民力而爆发出一系列的内部矛盾与灾难了。
要知道秦朝为什么被称之为“暴秦”?
诚然,这其中自然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受到了秦国本身国度“细化”的律法影响导致的,但于此同时,嬴政强行征调民夫走卒配合将士修建长城,也是这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君不见,孟姜女当年的故事让多少孩童落泪,只知道大秦无道强征民力,却不记得长城的存在庇护了整个中华民族多少岁月。
至于做出了“罪在当代、功在千秋”决定的隋炀帝杨广,更是被历朝历代的文人雅士们批判的一文不值。
……
“什么狗屁京杭大运河,我才不管你对华夏民族发展造成了多大的贡献,我只知道你让我们百姓干活累死了好多人。”
“垃圾皇帝,呸!”
……
由此可见,在华夏……最起码是华夏的上古封建时期,有些时候做官,不作为才是最为主流的一种执政策略。
毫无疑问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但在做了不一定有功,还反而可能出现罪过的情况下,许许多多的地方执政者只知道短平快的赚取政绩,不愿意承担风险着手于长期工程也是可以理解的事情了。
也正是因此,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才能够彰显出张彦这位愿意沉下心来为百姓做事的执政者是多么难能可贵。
第三十七章路轨
对于这些事情,张彦知道吗?
毫无疑问,他肯定是知道的。
长期浸淫历史多年的他,自然在心中有着自己的一杆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