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醉笑道掌门的月票支持!今天只有两更,谢谢大家支持!)
李璟派裴宥坐镇浮波号斗舰代他指挥全舰队,以吴迁为前舰队指挥,张烈、孟洋为副将,又派了李绪指挥后队。
这次行动,除了把水军四厢中的三个厢都调了过来外,李璟也抽调了诸多陆上兵马。从辽东将银枪郊节军与金甲胜捷军外,还有刘守谦与张承宗二人的鹰扬与豹骑军。此外,还从登州秘密抽调了王重的捧日军、王普的铁林军。
三万最精锐的战兵,六千精锐水军,此外还有从登州、辽东抽调的四个团结军两万人,外加乡兵六个军三万人为辅兵,这次动员兵马八万六千人。可以说,李璟是将所有能抽调的兵马都抽调过来了。表面上,建安城与安市城两面动步频频,实际上不过已经是虚张声势而已。
林武、周德威、刘守谦、张承宗、王重、王荣、裴宥等大将云集,甚至李璟还从平州将选锋军中的诸弟子除了刘寻外悉数调来。十一个弟子,除了刘寻还有李让外,剩下九个都应令前来。
集中了八万六千大军,近半数的大将,甚至李璟亲自率军,而且形动还搞的如此机密,所有人都知道,这将是一场大战。
能让李璟如此大动作的计划,肯定是不得了的。上一次大帅亲自出马,可是绕了大半个大唐天下,一路上击败了无数对手。
渤海人、高句丽人和契丹人。
在李璟的心里,这三个势力曾经是高句丽人最强,然后是渤海人,最后才是契丹人。但是现在,李璟心中三族的排位,契丹才是最强,甚至高句丽与镇国军的对抗中也占有主场优势,处于最下风的其实是渤海人。
契丹人现在拥有至少两百万人口,二十部有超过十万战兵,加上辅兵至少能达到三到四十万兵。对付这样强大的势力,很难一棍子打死。尤其是在这三国之中,渤海和高句丽人都是建城定居的农耕国家了,而契丹虽然也开始定居建城,但还刚刚进入这种定居方式而已。跟这种民族做战,最大的问题就是很难真正的打死他们。一旦战败失利,这些人就会立即远循。无垠的草原,漫长的距离,就是最好的防御。加以时间,便又能死灰复燃,卷土重来。
反倒是定居的要好对付些,虽然有城池防御加大了难度,可一旦攻下一城,他们就一地完蛋。
对付这三国的围攻,李璟最后还是同意了参谋司的建议,西守东攻,各个击破。
柿子拣软的捏,契丹最难打,那么按理本来应当打最弱的高句丽人。毕竟高句丽人就算复国了,他们全民皆兵也就十来二十万人。而渤海,哪怕再衰弱也得有三四十万军队。
不过李璟最后还是选择了先对付渤海国,毕竟渤海国是远道而来,他们并非辽东高句丽人这些地头蛇。他们五万军队看似强大,但李璟却清楚,如果能歼灭这支军队,渤海人很有可能就会害怕,转而退出这个对付镇国军的联盟了。毕竟,战斗还没有打到渤海国去。先前他们出兵,是觉得受到了威胁而且能够对付的了唐军,还想借机收复辽东之地。但如果吃了败仗,且真正受到威胁,以现在渤海国外强中干的情形,大玄锡十有八九是不敢再战的。
高句丽人既然刚刚复国,那么他们肯定不会再退让的。这个时候,跟他们打,只能是长期战。
李璟想要做的,就是先把渤海人打出这个联盟。
经过经冰期这段时间的情报侦探显示,渤海人和高句丽人在岫县地区集结了约八万兵马,驻扎于娘娘城山城等二十八座山城之中。镇国军要想强攻,难度极大。不过与此同时,渤海人的后勤运输却压力极大,他们从渤海国内调动粮草,顺鸭渌水而下,最后在乌骨江口的虎山城、乌骨江尖口城、鸭渌水江口的娘娘城三城护卫鸭渌江,同时将粮草在尖口城转运,然后北上先运到凤凰城中,再运往岫县地区的娘娘城山城以及哨子河诸城。
从尖口城到岫县娘娘城山城,有两条路,一条是沿海岸到哨子河口,再沿河北上到娘娘城山城诸城。另一条路是沿着尖口城附近的乌骨江北上,到乌骨江上游的军事重城凤凰城,然后往西到娘娘城山城。
两条路,沿海岸的这条路更顺畅,不过却受到唐军的威胁。走北上的那条,虽然安全些,但路途艰难,输送不便。唯一的好处,就是中间有凤凰城这座周长十六里的要塞级城市守护粮道。
更加关健的是,李璟得知鸭绿江口的三座城池,娘娘山城与尖口城、虎山城这三座城池都只各有三千渤海守军。乌骨城北上的凤凰城也就是乌骨重镇,也只有五千守军而已。
李璟得到这个情报,不趁这个机会从海上绕到岫县八万敌军的后面去包抄他们,还更待何时。
六个精锐王牌军,加上四个团结军,六个乡军,以及三个水军厢,这样的精锐之兵,如果还不能完成这次战略突袭计划,李璟也就不用再留在辽东,可以直接带兵退回登州了。
王普、裴宥、林武、王重等七位王牌军军主,还有其它团结军和乡军这些二三线军的军主,再加上各厢的厢主,李璟的天狼号船舱中济济一堂。
行军参谋李良向诸将正式宣布此次的作战计划,各将依次上前领命。舱外寒风呼啸,惊涛骇浪,舱中悬挂的马灯吱吱呀呀摇晃不停。李良穿着一件锦袍,手中拿着军令,滔滔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