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长篇章回小说)
《戴翡翠翎管的男人》
——京城新闻圈风云录
顾雪林
第46回:
于远超长相思梦里游园惊梦
俞晓溪上总裁班觅如意郎君
关于女儿的工作,于远超最初的想法,是让女儿去一个文化学术单位,踏踏实实地做几十年学术研究,当一个比较文学领域的专家学者。
于小燕坚决不同意,她说:“看到了邻居中的一些白发苍苍的老专家,就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她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不说轰轰烈烈,至少也是青春绚烂,人生无悔。再有,在当前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挣钱的事情,总要摆得靠前、再靠前一些,搞一个精神物质双丰收!
早在大学时期,于小燕就有一个理想:“在BJ,买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于远超苦口婆心地劝说道:“小燕,你想在BJ买房子?你疯了吗?BJ的房价这么贵,你挣50年的工资,恐怕也买不起的。爸爸妈妈分的这套住房,已经在2000年房改时,优惠价每平米1445元买下了产权。爸妈离婚前已经商量好了,这套房子就是父母留给你的遗产。”
“不,我不想因为我,影响你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再有,我回BJ以后也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间。我既不想成为你的影子,也不想成为你的保姆。我要独立生活。在买不起房子以前,我就租房子,在出租间里,为买房而奋斗!”于小燕说得振振有词。
“你会因为买房,而把自己的生活拖垮的。”
“因为买房的理想,就会把自己的生活拖垮吗?你怎么不把这看成是我生活奋斗的动力呢?我毕竟是一个有BJ户口的人,你和妈妈给我留下了一套房,如果我最终买不起房,至少我还有一个退路,可以退回到你们的这套房里蜗居。那些‘北漂一族’呢?他们连这样的退路也没有,他们的退路就是离开BJ,回到老家那个生活的起点。”于小燕不无感慨地对父亲说。
生活中,于小燕对父亲少有崇拜,新闻学自己也不懂。在她眼里,当了几十年记者的父亲有时像是一个落伍但又心有不甘的老人,顽强地跟在日新月异的生活后面,艰难地追赶。父亲作为资深记者,每月工资不过才一万多元,他自以为就很不错了。他不知道,他的女儿跳槽到俞晓溪的公关公司,月工资是1。5万元。将来一旦提升到业务主管,月工资还要翻一番,达到将近3万元。
当然,于远超也从来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在女儿的眼中究竟是什么样子。如今,他还想像过去那样,对女儿的一切事情大包大揽。其实,他错了,女儿已经长大成人了,她不再是襁褓中的雏鹰,需要父母的精心养护。如今,女儿已经羽翼丰满,可以在蓝天上展翅飞翔了。
其实,两代人之间,有时存在的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仅仅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需要的不是垫平鸿沟,而是从同一个视角看问题。老人有可贵的经验,可以让年轻人少走弯路;年轻人有冲天的理想和干劲,幸福生活的大门,有时需要闯开!“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毛泽东豪迈的《满江红》,总给人以奋进的启示!
“爸,你在想什么呢?”
于远超一愣,望着女儿说:“哦,我没想什么,刚才头脑瞬间开了个小差。”
这些年,于远超常常坐着坐着就会思想开小差,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再有,就是坐着坐着就会迷迷瞪瞪地睡着。据一些医学专家说,这是因为老年人大脑缺氧造成的。
“爸,你别再挖空心思试图说服我了,你累不累啊!你不累,我听着还累呢!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我要回屋上网去了。”于小燕说完,转身回到自己的屋子去了。
剩下于远超一个人在大厅,他抬头望着天花板,无奈地长出了一口气。唉,自己满肚子的唐诗宋词元曲,这会儿在教育女儿的问题上,哪一样也派不上用场!有时候,自己作为父亲,又何尝不累呢?说一个人是“父亲”,这是好听的,其实“父亲”还不是女儿身边自带干粮的“保姆”,有事听呵,没事听训。闲得没事瞎操心,白受累,心甘情愿,乐在其中!
于远超在内心深处已经想好了:“女儿是自己的心头肉,自己要关心她到成立了她自己的家庭。当然,如果将来女儿的婚姻维持不下来,自己还要把女儿接回家来,好好关心照顾着。一个好父亲,就是女儿终生的贴身卫士。当年教育女儿,自己是自学成材;当好女儿的‘贴身卫士’,自己也要无师自通啊!”
社会险恶,人生无常。于远超看到女儿一个人在社会上闯荡,自己的一颗心总是悬着的。年近90岁的母亲需要孝敬,20多岁的女儿需要关护。社会上的其他女人呢?于远超的眼前闪过了淳于兰、江一梅和俞晓溪。他思绪一时有些混乱,迷迷糊糊中,竟然在沙发上睡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于远超进入梦境。
于远超接到江一梅的电话,说想一起到颐和园昆明湖荡舟。江一梅在电话里还说:“听说,颐和园是BJ人谈恋爱成功率最高的地方?”
“是吗?“于远超回答得迷迷糊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