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里黄豆秆上的叶子都已经干枯脱落,再不收割,豆荚里的豆子就会噼里啪啦地掉出来,落在地里。那这一季的庄稼就白种了。
不过豆子排在谷子玉米这些农作物之后收割,也是有好处的。
因为大西北干燥,豆子拉回去一时没有场地脱碾,堆放在一起,也不怕发霉坏掉。秋天的庄稼种类多,要一样一样拾掇好才能入仓。在纯人力收割的时候,壮劳力格外宝贵,总有些人家人手不够。
所以不少人家的豆子收回去后,都是堆在场里,等谷子糜子脱碾、晒干、分户和归仓后,再铺开晾晒、碾脱。
和掰玉米相比,收豆子可以说是整个秋收最艰苦的活了。
因为豆荚很是扎手,而且豆子要早上很早就开始收割,这时候豆秆子上还挂着霜,冻的手冰凉冰凉的。
当然割豆子也很考验腰力,豆子的个头矮,需要人不停地弯腰、起立。对于肚瘪细腰的纪永灵来说,常年练棍带来的好处就是身子火气大、腰力好,不怕凉气入骨,不怕低头弯腰。
但是对于杨氏就不行了。早上的寒气让她在豆子地里弯腰割了一阵,就觉得后背僵直,站不起来,只能勉强靠着镰刀把支撑着直起腰。
纪永灵见状,连忙搀扶着杨氏,让她坐在一旁休息,不要再继续割豆子。自己则咬着牙,抓着豆秆子,“咔咔”一顿用力挥镰砍割。
到最后,她都不知道手指里头扎进去多少豆荚尖,反正没有手套的保护,这双手越来越糙,再加上豆秆子冰凉,她已经感知不到豆荚尖扎进去的疼痛了。
这些时日繁累的秋收,让她整个人对于收庄稼这件事趋于麻木和机械化。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早些让地里的庄稼颗粒归仓。
跟在纪永灵屁股后头的还有纪永宁和纪永周,这两人在卖力拾豆子,就是把割完的豆茬地里因豆荚炸裂而掉在地上的豆子,一粒粒拾起来。
因为这块地当初是纪永灵跟杨氏种的,所以她主动要求过来收割。
或许是以前做研究养成的习惯,她总喜欢自己亲自去确认不同方法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就像现在,她想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对比不同种子和不同耕种方法对黄豆产量及质量的影响。
另外塬上用传统篓车种的几亩豆子,因为种的亩数多,由纪老爷子和纪满川几个壮丁去收割,锅娃和勺娃也跟在那边拾豆子。
镰刀割过的黄豆茬很是锋利,即使穿着布鞋,那黄豆茬也可能扎破鞋底,但是土生土长的农家娃娃都是在土里地里摔打惯的,皮实得很。
所以,纪永宁和纪永周两人根本不担心豆茬扎脚,两人脖子里挂着布袋子,像扫雷专家一样,头都不抬一下,黑扑扑的眼睛认真地扫射着每一寸豆子地。
纪永灵看着这两个认真干活的皮小子,露出连她都觉察不到的慈母微笑,喊道:“你俩给咱好好干,仔细搜寻,争取不落下一粒豆子在地里!”
“放心!么麻达!”两兄弟高声回应着。
可能是人力收割时间耽误的久的原因,掉在地里的豆子真是不少,看纪永周两兄弟胸前的布袋子,估计两人能拾半斤左右的豆子。
喜欢穿越古代黄土高原种田养家日常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穿越古代黄土高原种田养家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