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处处语病,根本无法理解:
依法律,胡乱杀人者偿命(不顾民族大局的情况下罪加一等)。袁崇焕杀害毛文龙大帅已经身犯死罪。他杀害毛文龙的手法是“矫召斩帅”,即假传圣旨。依照封建法律那是仅次于谋反的大罪,诛三族都是轻的。两条死罪加在一起又何来“误杀崇焕”?很显然自相矛盾。
“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这段话更是不实,直至明朝灭亡,满洲也未能攻破山海关,只能从蒙古绕路,可见“边事益无人”完全不对。如果按对的理解,导致满洲入寇中华的袁崇焕自私自利鼠目寸光,更应该列入不是人的行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乾隆帝对袁崇焕的推崇无以复加,所有不利之言尽数删改,甚至袁崇焕的容貌都全面升级:
大学士钱龙锡见到袁崇焕下狱,担心他把自己为供出来,为给自己推卸责任,决定落井下石迅速弄死袁崇焕灭口。
他在给崇祯帝的折子中称:“崇焕初次陛见时,臣见其容貌丑陋,退谓同官,此人恐难胜任”。这个折子在《崇祯长编》里有记载,钱龙锡敢和皇上这样说,说明袁崇焕的丑大家都认可,那么到底有多丑呢?
明人张岱在《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中称:“袁崇焕短小精悍,形如小猱,而性极躁暴。”就是说袁崇焕个子很矮,长得像猴,性格暴躁。
如今广为流传的袁崇焕画像皮肤白皙,容貌俊美,但画像上却写明画像作于乾隆戊寅年。乾隆年间的人如何得知袁崇焕相貌?就算考证史书上述的记载怎么视而不见?以此可见沐猴而冠的满清编写的《明史》多么不靠谱。
如果乾隆不是骑在汉族头上的殖民皇帝,完全以国家暴力推行自己的理念,强迫人们相信袁崇焕是好人,他那些前后矛盾的歪理邪说根本说动不了任何人。如果乾隆的工作是律师,相信他打不赢一场最小的官司。
被袁崇焕连累了的兵部尚书王在晋的话最是简单直白不留情面:“‘毛文龙径袭辽阳,旋兵相应,宁锦之围解,文龙与有力焉。’此出于崇焕自陈,剧称毛牵制之功,则文龙何可杀耶?文龙杀而虏直犯京城,明知而故悖之,崇焕之祸,其真自取耳!”
张廷玉理智而委婉:“崇焕智虽疏,差有胆略,庄烈帝又以谗间诛之(袁崇焕能力低下智商有限,有些胆子,崇祯帝中反间计将他杀掉)。”
《三朝辽事实录》说:“崇焕得信心行事,中奴之诱,先杀毛文龙除奴肘腋之患。己巳,虏遂从蓟镇深入薄都城,舍山海而以蓟、宣为屡犯之孔道。向使崇焕不使吊通奴,西夷必不叛,夷不叛则西路不可行,不杀岛帅,则奴顾巢穴必不敢长驱而入犯!”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满清殖民头子乾隆帝为什么要给袁崇焕翻案?据我推测原因可能有两个。
第一个是满清殖民王朝发展到乾隆年间已经彻底消灭汉人的军事力量,统治已经稳固。在这种情况下,乾隆帝为进一步巩固殖民统治,掩盖民族矛盾,瓦解汉族反抗意识,强化奴隶思想,他需要大力表彰明末清初抗清遇难的明朝官员展示自己大公无私。
由此可见乾隆的出发点是吹嘘忠君思维,糊弄汉人向他效忠,而不是还历史人物清白,借以论功过,所以被推上神位的人物是谁不重要,对错不重要,重要的是有这么个人。
在明朝末年,殚精竭力保家卫国抗击满清侵略的汉族英豪大有人在,比如,孙承宗、熊廷弼、毛文龙、孔有德、袁崇焕等。
那些人有的因为战败去职忧虑而死,有的令满清创巨痛深恨之入骨,更有的投靠满清建功立业。
忧虑而死的孙承宗有些窝囊,形象不够深刻鲜明;
令满清恨之入骨的毛文龙更加不能列入选项;
投靠满清的没有做到君叫臣死臣立即就死,不该死也死的孔有德他们有强烈的自主思维,是反抗奴隶精神的典型,赞美他们有蛊惑臣子独立思考继尔反抗皇帝错误的嫌疑,干脆列入《二臣传》当反面教材。
这样一来出身好,功劳大,名声响,罪孽重,死得惨的熊廷弼、袁崇焕脱颖而出。二选一的时候我推想的第二个原因就显示出威力。
喜欢龙困天罗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龙困天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