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朕并未发怒,息什么怒?都起来吧。
”
刘恒摆手道:“朕一开始的确很不高兴,但读着读着发现贾珏说的挺有道理。
天道即人道,人道昌盛即帝王之功德,反之则为帝王失德。
朕是不是个好皇帝,不是老天爷说了算,而是天下百姓说了才算。
诸卿觉得呢?”
“陛下圣明!
”
殿中诸臣还能怎么说?自然是高呼圣明。
刘恒摇头笑了笑,继续说道:“圣明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朕希望有一天天下百姓能真心实意的称朕一声圣明之主,而不是诸卿应付朕的这一声高呼。
贾珏,卿还未回答朕呢,骂的可爽?”
啊?这事怎么还没过去?
宝玉欲哭无泪的伏地道:“陛下,我……臣……臣不是在骂您,臣是在骂那些国贼禄蠹,觉得陛下对这些国贼禄蠹太过优容了,合该尽数罢官夺爵,赶出朝堂,多用一些清正贤臣,这样方能国泰民安……”
嗤~
刘恒笑了,贤妃的弟弟还真是個赤诚之人。
“卿是第一个说朕对臣子优容的,别人可都说倔老四刻薄寡恩,苛待朝臣……”
他见殿中诸臣又要跪,抬手打断:“别跪,也别说什么臣不敢,朕不想听也不在乎。
”
强行打断了文武百官公式化的请罪,刘恒又问了二甲、三甲数人,继续着传胪大典的流程。
这场令人震惊的君前奏对总算是结束了,鸿胪寺卿沈珂再次取出一封圣旨,高声宣道:“诏曰,元祐八年壬辰殿试,第一甲第一名贾琮,六元及第,兼之谏言有功,累功封赐,授龙图阁直学士、工部右侍郎,赐六元服、文魁匾……”
“贺崇、莫适之、沐从英、赵德林、高健于国有功,朕岂可不赏?授贺崇翰林院修撰,授莫适之、沐从英、赵德林、高健翰林院编修,以彰其功。
”
“贾珏谏言有功,授贾珏中书舍人、新闻司评议……”
按制,状元授从六品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正七品翰林院编修,其余二甲、三甲之新科进士不做殿前敕封,或经考选入翰林院任庶吉士,或进六部观政,然后擢任之。
但这一次的传胪大典不同,皇帝老爷等着贾琮正式入朝为官好几年了,光是累积的功劳就足够将其直接推至六部堂官。
而贺崇等人能在春闱前放弃备考,在户部忙碌了二十余日,为安北之事尽心尽力,正好触动了皇帝老爷的心。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大夏就需要这样的人。
于是乎,榜眼贺崇,二甲第一莫适之、二甲第九沐从英、二甲十七赵德林,二甲第二十九高健皆被皇帝老爷加封一级,授官翰林院。
至于宝玉的敕封就更有意思了,中书舍人不过从七品,却是御前近臣。
又授其为新闻司评议,朝中文武哪还不清楚这位新科探花郎是得了圣眷,简在帝心了。
敕封已毕,皇帝回宫。
而后由礼部堂官捧榜,用云盘承榜,伞盖鼓乐引导,出大夏门,诸进士、王公百官皆随榜而出,至长安左门外张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