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乐抄录这些书册的时候,那些学子也考完了春闱,甄宝玉看完榜,榜上看见了几个熟人。
一个是国子监的名人张景珩,甄宝玉听过他的美名,但未曾一见,也不知道是不是没缘分,他在国子监旁听过半月,一次都没见过这“玉人。”
还有一个是贾家的,贾家这次来参考的有贾宝玉、贾环、贾琮,唯有宝玉得中贡士。
当初秋围时,贾兰也下场试了试,连副榜都没上。
贾环安慰他:“兰哥儿,你现今才多大年岁,年考中秀才,已经是少年英才了。”
贾兰对此,也不甚伤心,他就是凑个热闹,他这个秀才是擦着榜尾过的,下场考试,肯定是考不中的,就是去凑个热闹,涨涨经验。
至于宝玉、贾环、贾琮三人,宝玉虽然不爱八股文字,但他聪慧,只要用心学了,一日之功,抵旁人一月之功,天资过人。
贾珠承诺过宝玉,只要他考中进士,他便走人脉,让宝玉入翰林院。
翰林院清贵,虽然有无翰林不入阁的说法,但是那么多的翰林,有几个熬出头的?宝玉在里面混日子,抄录书籍,学一学贾政,几十年不挪窝,好歹能得个清贵的名头,日后分家了,也能庇护家小。
贾珠说是走人脉,实际上,为了宝玉这个弟弟,贾珠贴上了自己当初在江南的功劳,上了折子,为宝玉求了这个翰林。
宝玉当初衔玉而生的名头太响,贾珠也怕皇帝容不下宝玉在京中为官,即使知道宝玉凭自己也有可能考中翰林,但还是上折为宝玉请恩,帝王心性难以琢磨,贾珠不敢去赌那一个可能。
贾珠是个得用的,当年在江南也立下不少的功劳,皇帝便允诺,只要贾宝玉考中进士,就破例点进翰林。
宝玉虽有个衔玉而生大名头,但皇帝还真不在乎,因为……这人说聪明吧,那肯定是聪明的,用功读两年,就能中进士。说他聪慧吧,脑子又有点轴,某些事情上,有些天真,有些赤子之心。
原来,真的有人既聪明又蠢钝的,皇帝对其就更放心了,他兄长又是个得用的,不过是个翰林,养着也就养着了。
至于贾环与贾琮,他们两人虽然不如宝玉才学好,但也考中了举人,今科参加春闱,不过是累积经验,同时也是让他们结交一些学子,积攒一些人脉。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打马御街前!
状元郎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榜眼探花,那探花郎仙人之姿,早就闻名京中,今日状元游街,沿街的包间,坐的都是贵人家的女眷。
“快瞧,玉人张郎来了!”
“哪里?快让我也瞧瞧,是个什么模样?”
“玉人来了!”
百姓也哄闹起来,不停的抛掷手绢、绢花、荷包,叫着“玉人、张郎”。
“哈哈哈,张兄,这沿街的百姓,都是来瞧你的,因你一人,而万人空巷。此生得见此情此景,不算白来人世一遭。”一旁的榜眼戏谑道。
张景珩维持着温和的笑,微微偏头,躲掉侧面扔来的荷包,熟练得让人心疼,对着榜眼道:“欧阳兄,小弟面皮薄,莫要拿小弟说笑。”
榜眼见他面皮微微泛红,就笑了起来,不再调笑他。
前面的状元郎,一边朝恭贺的百姓拱手,一边回头调笑道:“张兄,你可是玉人张郎,每次出门万人空巷,你的美名,只怕会随着今日游街,传遍天下。”
张景珩连连摆手:“算了,算了,这等美名还是留给别人吧!”
身旁听见此话的人,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说笑间,游街一直到了下午,才算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