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就连几天后“碰巧”时间重合的两场联合演习,都临时增加了“邀请各国武官现场参观”的环节,从而显得少了很多预期当中的火药味。
不过,明面归明面。
两边这次受到的刺激,可都是实打实的。
尤其华夏方面。
国防压力刚刚小了一些,还没等好好喘几口气,就再次面临着被强敌拉开主战装备代差的压力。
加上江增健事后提交的,言辞激烈却又恳切的报告,让高层领导几乎立即意识到了情况的危急程度。
尤其是报告最后的一句——
“必须要发展我们自己的四代机!”
平心而论,华夏关于第四代战斗机的预研准备工作启动并不算晚。
从90年代中后期开始,几个主机设计单位就开始考虑下一代战斗机的技术发展方向,中间还拿出过几个不算成熟的总体设计。
而到歼10和歼11两种国产三代机服役之后,更是已经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了这个方向上。
只不过,毕竟涉及到大量新学科新技术,再加上航空兵此时连三代机都还没完全玩得转,其实并不非常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飞机作为下一代主战装备。
是直接复刻一架F22?
还是走什么更加独特的技术路线?
要知道,过去的半个多世纪当中,华夏军队一直都处在“有什么用什么”的窘境之下。
如今乍一成为甲方,可以主动提出要求,反而有点不太习惯。
所以,这两年多来,第四代战斗机一直都处在方案论证阶段。
原本的预期是让空军多适应几年现代化空战形式,到2007-2008年左右再正式选型立项。
但经过这次事件之后,原定的时间表就未免显得有些不够看了……
……
7月26日,对峙结束的一周之后。
位于航空工业集团总部最顶层的一间会议室里里,新就任不久的集团总经理宋家祥正一脸严肃地宣读着一纸来自最高决策层的文件:
“……现要求航空工业集团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国产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发可行性论证,并形成相关书面报告……”
在旁边的主位上,则坐着亲自送来这份文件的工建委副主任,张洪飚。
待到宋家祥坐下之后,他稍稍抬起头,目光平稳地扫过会议桌边上的其它几名集团领导:
“同志们。”
张洪飚缓缓呼出一口浊气:
“相信上个星期在东边发生的那次对峙事件,大家都已经有所耳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