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先帝去世后,致远将军进朝效力,他年轻时受过不少伤,身体也每况愈下便退居府中养老,声望依旧还在,一直都很得朝野上下尊敬。后来司徒清洛继位,司徒云昭剥了他二品抚军大将军之位,赐他太子太保之位,司徒清洛还年少,还未纳妃,自然太子更是遥遥无期之事,太子太保一个文臣之位,也只是虚衔,但也看得出司徒云昭的一分留情。后来他中风在榻之后,有不少朝臣都前去探望了,其中也包括司徒云昭,如今致远将军也知t晓了这个消息,必定心急如焚,想要侍奉榻前,赤子孝心可见一斑,在场朝臣敬重太保,闻言皆是悲伤同情。他们无一不有家有室,即便还未成亲的,也懂离家在外,不能与双亲团聚的苦闷,父母生疾,不能侍奉在侧的难过。
她指尖点了点龙椅,表情有些肃然,“致远将军的父亲是三朝元老了,致远将军此行也是为国效力,前些日子,太保突发恶疾,本王还曾亲自上门探望,本王体恤致远将军,所以前几日,想召致远将军回朝,不过,魏大人当日所言有理,既然陛下不在,此事还是等陛下痊愈,由陛下来定夺。”
不少人看向魏岚的目光变为愤怒,可也不好说什么,在他们看来魏岚不过是墨守成规的刻板之人。
“这一来二去又要耽搁不少日子,董老将军只有致远将军一个儿子,他想尽孝却不得,魏大人,这就是你们文人的风骨么?”不知是谁讥讽了一句。
司徒云昭手肘撑着龙椅,转了转玉扳指,在无人注意时低头哼笑。
魏岚没想到司徒云昭会给自己这样一击,自己用舆论逼迫她,她便用舆论回击,魏岚深谙舆论之道,一向以正统文臣义士的形象孤高自傲,中原又一向讲究仁义孝道,于是面上有些挂不住,自知理亏,只好让步,“此事紧急,事出从权,臣自然也赞同由摄政王先行做主。”
司徒云昭淡然地瞥,“来人,拟旨。致远将军驱逐流寇有功,特召回朝,听候封赏。八百里加急,送到致远将军手中。”
“摄政王军令已下,不知摄政王可否告诉臣等,陛下现在是否还安好?”魏岚一字一句,明显话中有话,他恭敬地说,却抬头与司徒云昭对视。
第143章信服
魏岚眼见着司徒云昭亲手颁布军令,召致远将军回朝,倒也不惧他人目光,很是清高自傲,面上还是无比恭敬,叫人挑不出任何毛病,“摄政王,虽然此事事出从权,摄政王有人情味是好事,可军政大事,自然还是该由陛下定夺,至少要让陛下知晓,总是如此,实在不合乎情理,更不合规矩,还请摄政王告诉臣等,陛下究竟得了什么病,何时才能痊愈呢?”
没想到魏岚同样利用舆论倒打一耙。孟太尉讥讽道,“此话你应当去问御医,魏大人,摄政王难不成是华佗在世么?掐掐脉便知你还有几日活头?魏大人想知道,不如请御医上来。”
魏岚白发白须,看了司徒云昭一眼,倒也不恼,才看向孟太尉,“御医也未必什么都知晓,御医也许也会有医错病的时候,御医也未必不会成为他人喉舌,不是么?”
“你这话什么意思?”孟太尉又要跳脚,却被身旁人按住了。
魏岚摆出一副大义凛然的良臣模样,“摄政王明鉴,如果陛下不是太过严重,尚且能看能说话,不如让陛下批阅奏折,处理政务,而不至像现在这样,如此名不正,言不顺!”
有几个朝臣也开始交头接耳,觉得有理,甚至心中附和魏岚,但也不敢说的太过明了,只敢小心翼翼地进言,“不如请皇上与摄政王一同处理政务,一同下令,这样便绝再无人有异议!”
司徒云昭眼中阴暗渐深,吐出一句,“陛下得了重风寒,缠绵病榻,无法见人。”
“就算陛下不能见众人,不能上朝,哪怕陛下只召见太傅,几位王爷,几位军机重臣进永阳宫,让太傅大人将此事禀明陛下也好!”
司徒云昭言:“此事你不必多虑,朝堂之事,本王自会告知陛下。”
大都护气不过发言:“摄政王多年来为我大齐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没有摄政王,摄政王与陛下共掌天下,若无摄政王英明决断,何来我大齐今日?怎么如今离了陛下的命令反倒不行了?”
魏岚跪拜下去,无比的深明大义,“摄政王赤胆忠心,一心为国为民,无人否认!从前先帝老迈,新帝年少,摄政王辅佐在侧,就算代替陛下下旨,陛下知情,也无不可。况且陛下知恩图报,更是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摄政王之位晋封与摄政王,如今陛下已经长大,是时候可以独自处理政务了。还请各位大人不要本末倒置,摄政王辅佐有功,纵使有通天的功勋,那也是臣子之功,这天下说到底是陛下的,你我都是陛下的家臣,在场的皇亲国戚,皆是陛下的叔父伯父,怎能偏帮着外人说话?”他特地咬重了外人二字。
魏岚的一番话确实煽动人心,尤其是司徒家的皇亲国戚,他们昔日惧怕司徒云昭的势力,敢怒不敢言,只求不引火烧身。魏岚的话却将他们煽动起来,如果司徒清洛倒台,他们哪里还有荣华富贵的日子过?以司徒云昭的手段,他们何尝又不是下一个司徒清源?
文人手无寸铁,却惯会用言语蛊惑人心,魏岚在官场打滚五十年,历经三朝,保持着不上不下的官职,在斗争中中立多年,却可以丝毫不露出马脚,没有惹得一个人注意。司徒云昭握着玉玺的指尖泛白,脸色也阴沉了下来,“你们的意思是,本王日后拟旨,都颁不下去,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