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红楼我是贾琏 键盘免费阅读 > 第218章 学新闻学的(第2页)

第218章 学新闻学的(第2页)

不是很明白的林如海误会了,深以为然的点点头道:“若论文学造诣,确实没法比。唯一能比的,大概就是两者都犯禁了。一个是有伤风化,一个是侠以武犯禁。”说到影响范围,后者还要更大一些,朝廷居然也就干看着,奇哉怪也。”

“那民生报是三皇子办的,陛下是幕后出资人,禁才怪呢。”

贾琏道出实情后,林如海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我说呢。”

把自己摘的干干净净,欺负林如海这个长期在外地为官的人消息不通。

在林家待到晚饭后,贾琏才走。期间林如海与贾琏谈话,黛玉一直在旁听,偶尔也会问两句。比如:士绅给钱给粮食,又献美女,琏哥哥为何要苦一苦他们。之类的问题。

出于对原著中那个可怜人儿的同情,贾琏很耐心的给她讲,这个朝廷的构成,讲税收对国家的重要性,讲土地兼并的危害,讲自两汉以来,社会结构的变化。

当然就是泛泛而谈,毕竟每一个阶段,都是几百年的发展,大势之前,别说个人了,皇权都得低头。每个阶段都是发展到后期,最后自爆,天下大乱,重新开启。实际上每一个新的朝代,都是有变化有进步的,只不过这些进步和变化,都是渐进。

最后贾琏还总结一句:“大的发展趋势,就是民间基层权利的碎片化。两晋门阀、晚唐藩镇都成为了历史,中央政权高度集权。发展到本朝,制度法理上天下事陛下一言可决,具体到民间的执行,却只能把事情交给基层的士绅与宗族。原因就是治理成本。”

黛玉听的似懂非懂,林如海听的心惊胆颤。

林如海不是那种只读四书五经应付科举的文人,他也是熟读史书的。贾琏的泛泛而谈,黛玉听不出来有多高深,林如海是能听的出来的,这是深度领会那些记载在史书字里行间的事实后,高度总结精度提炼后的言论。

贾琏这些话,都是后来烂大街的东西,他说着当然轻松,现在的人听着谁不犯迷糊?

最后林如海感慨了一句:“还好,你不是反贼。”

长期为官的林如海,以前很多事情未必能清楚的总结出来,但本质是知道的。

一个人能如此深刻的看透了隐藏在历史中的矛盾,并结合当下的现实,这种人要造反,那还得了啊?

黛玉等贾琏走后,对林如海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琏哥便是这种人吧?”

林如海笑道:“胡说八道,琏哥儿能知天下事,那是他熟读史书,有京城经验,又有治理地方的经验。那些只读了四书五经的秀才,从哪知道的天下事呢?只是琏哥儿能看的如此深远,实属天下难得一见的奇才。”

贾琏回到家中,立刻行动了起来,毕竟涉及到个人的民间声望,不能被人给祸害了。

进书房,关门,动笔,先写戏文。一部杨家将,潘美被骂了一千年。

写什么好呢?《半夜鸡叫》+《白毛女》+《贾公案》的缝合怪?

就这么定了,先从一桩民间白毛怪的案子说起。

话说郧阳民变,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陛下心忧民生,令状元贾生南下郧阳为官。

那贾生到了郧阳,勤政爱民,很是受百姓拥戴。

一日有百姓来报,山间有白毛怪伤人,请官府派人去捉拿。

衙役春哥主动请缨,带着人去缉拿白毛怪,不料却拿到一白发女子,再仔细看,才发现是老相识。两人相认后,说起各自往事。

春哥给地主周扒皮当长工,干了一年,工钱被扣完了,就剩下十斤小米。拿着十斤小米,春哥要去提亲,娶喜儿进门。不料除夕夜风云突变,喜儿的爹杨白劳,因为给媳妇看病,从地主周扒皮那借了钱,利滚利还不上,被逼上吊。周扒皮带人进门,抢走了喜儿,春哥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心心念念要找周扒皮报仇。

喜儿进了周家,被大妇欺负,被周扒皮强暴,后趁乱逃出地主家里,藏身山林,日久则满头白发。

贾大人到郧阳后,安抚地方,打击土豪劣绅,救济百姓,很快春哥下山找周扒皮报仇,并成为一名衙役。与喜儿重逢后,春哥夜入周家,手刃仇人。事后坦然自首。

状元贾大人审案时,春哥说了前因后果,贾生叹:地主如山,民如草芥,官只要财,吏如饿虎。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于是判春哥一个情有可原,罪不可赦,以一死囚冒充春哥,赠其钱财,送二人远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