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府什么都忙。
“孔明,你当真不参加科举吗?别看你年纪小,只要先生推举,还是有机会的。”徐庶道。
“不不,藏拙懂吗?”诸葛亮笑道,似乎一点也不在乎。
现在的他,仍然是一名十三岁的少年人,所以打算跟在先生司马徽身边再学习几年。
十几岁为官,太惊世骇俗了。
而且司马徽分析过,诸葛亮参加科举名列前茅的机会很小。并不是他没有才华,而是科举初立,一个十三岁的少年人名次太高,会导致科举没有公信力。
就算刘可不拘一格提拔英才,也会考虑到这个方面。
所以,诸葛亮会中举,但是名次不可能太高。心高气傲的他,怎么可能接受,干脆沉淀几年,等科举稳定。
当然,学习才是主要的。
不论徐庶怎么说,诸葛亮都不答应,只好作罢。
徐庶弃武从文以来,苦读儒家经典,如今已有所成,所以他不会退缩,也不能再等下去了。
扬州危机,他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太令人抓狂了。所以,他一定要为官!
“元直,何必拉上孔明?你我二人拿下状元与榜眼,岂不是人间快事?”
说话的是一名儒学生,名唤崔州平,是徐庶和诸葛亮的好朋友。
“让给你们,我才不稀罕!”诸葛亮冷哼一声道,在场他年纪最小,却老气横秋。
“不稀罕?好歹我们是第一届科举出来的人,你见到我们,要叫一声前辈才是。”崔州平打趣道。
“那你要加油了,别到时候两三年了还能在考场上遇见你。”诸葛亮讽刺道。
“两三年?恐怕我早就是考官了。”崔州平笑道。
三人聊天嗝屁,完全不把科举放在眼里。张口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考个第三就很丢人似的。
同样备考的还有刘先,他在刘可身边当侍从很久了。
但是,怎么可能一直当个小侍从?
所以,这一次科举,就是他的机会。跟随在刘可身边有一段时间了,但是他从来没有放下功课。考上不难,名词就难说了。
周不疑就在一旁叽叽喳喳地督促,道:“舅舅,你要加油了,不然我也很没面子的。”
刘先哑然失笑,信誓旦旦地道:“有了东阳侯的恩情,就算交白卷,我也能考上。”
“先生一定会给你脑袋瓜子来一巴掌。”周不疑手舞足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