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谋定天下壁纸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帝党雏形(第1页)

第一百七十八章 帝党雏形(第1页)

前文提到,自从东江被王启年一搞,弄得开始兴旺起来。建奴眼见着搞不过东江,便开始想办法拉拢东江。趁着王启年离开的机会,建奴布下了一连串圈套来对付毛文龙。

从一开始的激将计,寄来一份大言不惭的书信,让毛文龙勃然大怒,然后开始回信对骂。

从毛文龙和建奴之间有了书信往来后,建奴便开始走第二步棋,一系列的离间计下来,袁崇焕这个猪队友果然中计,开始不要命的弹劾毛文龙。

离间计还没见完全见到效果,大明朝廷对东江的处置还没有出来,建奴又开始迫不及待的开始第三步棋,上楼抽梯之计。希望以大量的物资援助东江,以鼓动毛文龙的野心,唆使其自立。即使毛文龙一时之间拒绝也不要紧,只要他知道还有这样一条路就行。既然建奴表达了自己的诚意,等到大明朝廷在中计的情况下,朝廷那群尸位素餐的高官迫不及待的打算处置毛文龙之时,毛文龙自然知道会如何选择。

这上楼抽梯之计,却还只进行了一半,等到毛文龙真的自立,那便算诱使毛文龙上楼成功。等到大明水军开始全力进攻东江,而东江开始出现顶不住的情形时,便是建奴抽梯的好时机。当然,这些现在还尚未发生。

此时已经确定发生的,便是辽东袁督师落入了建奴的算计,在暗通建奴的谋士程本直鼓动下,袁崇焕开始抹黑东江,弹劾毛文龙,用尽全力的把东江往建奴怀抱中推。

袁督师弹章已经上了,这一切会不会见成效,便要看看大明京师中,众高官的反应了。

于是我们便将目光投向大明京师。

京师内,周祥春如今正是春风得意。正所谓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自从周祥春依照王启年的计谋,成功忽悠崇祯皇帝,要来组建帝党的密诏之后,周府门前便一日比一日热闹起来。

虽然如此,掌握朝政的东林却仍然没有对周祥春起疑心,全因为王启年教了这货三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之计,也就是官职明降实升。

当初一番奏对,崇祯皇帝找了个由头发怒,罢免了都察院左右都御史,连副都御史也没逃过这一劫,周祥春自己吃了挂落,被罚俸一年。看起来吃了亏,实际上身为都察院第四把手的周祥春,却以佥都御史的身份接过了都察院的大印。

于是东林众人便以为,这周祥春掌握了都察院的大印,大权在握,这才让周府门口车水马龙起来。

第二计:鱼目混珠之计。

周祥春明面上和东林官员往来频繁,每天迎来送往,暗地里却不断的接触、拉拢非东林官员。你一天见十来个东林,再在里面偷偷夹杂一两个非东林,自然不容易惹人主意。

趁着东林没有主意,周祥春便在非东林官员中偷偷的挑出了一批能员干吏。然后又假借着这帝党的名义,把这群人才全部收入了自己囊中。

第三计:笑里藏刀之计。

正如上次拜访黄中色之时,周祥春便假装用钱来收买黄中色,栽赃陷害毛文龙。如此下来,身为东林柱石的黄中色便将周祥春引为知己。再加上这货家底厚,肯砸钱,和几个东林大佬关系都很融洽。

三计并行之下,东林一直没起疑心。周祥春暗地里组建帝党,对付东林的事情进展的很顺利,几个月时间,手下便网罗了大批人物。

其实这样要怪东林党自己。东林党与生俱来就有排他性,凡是东林,必然是好的,忠的。凡是非东林,必然是坏的,奸的。而要想成为东林,无非是二种办法,第一,江南出生的文人,自幼受东林成员教诲的,自然是天生的东林党。第二,外地的文人,来江南游学,在东林成员开办的书院内求学数年,并且得到东林认可的。除此以为,都是人人得而诛之的非东林。

于是在如今东林独掌朝政的环境下,官员任用不看出身,不看能力,不看政绩,只看背景。想象一下,大比之后,新进士们开始选官,而负责的真是东林人员。哦,三甲同进士?东林书院苦读了三年,一定是人才了,说不定是大比的时候抱恙,这才没入三鼎甲,请走这边,翰林院。啊,岳麓书院的!什么,你连中三元?好,琼州那边缺个正五品的知府,抓紧时间去上任吧。状元一般都只给正六品的翰林,本官见你连中三元,人才出众,特意给你提拔了一级,正五品,该满足了吧。

随着大量的非东林官员被赶出了京师,大量的非东林士子被打压,这些官员也好,士子也好自然是敢怒不敢言,憋屈的很。老子不就是没托生在江南么,这也算原罪?话都不说一句就把老子赶去了地方。老子不就是没钱游学么,没进过你们东林的书院么?

等到周祥春这货站出来和大家表示,只要你们跟着我,老子带你们车翻东林党!都不用好处,这些非东林的官员也好,士子也好,纷纷表示愿意自带干粮来投。等到周祥春把里面看的上眼的挑了出来,再把崇祯皇帝的密诏一亮,众人这下是真的彻底归心了,上刀山下火海都肯。正如王启年所说,凡举大事当以义聚之,以利驱之,崇祯皇帝的密诏,便是最大的道义,扳倒东林党,便是众人共同的最大利益。事已到此,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无非是大家都不要怕死,一起上,干翻东林党。运气差的,即使眼下被东林斗跨,最后也能由皇帝平反,落个青史留名。运气好的,倘若东林垮了还没死,自然能平步青云,赚个名利双收。

再来看看周祥春网罗的人物,大多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名单如下:

洪承畴,福建泉州人(命不好没生在江南),万历四十四年同进士,自幼家贫,还要帮着母亲卖豆腐干维生,这样的家世自然没钱来江南游学,更不用说进东林党人开办的书院了。

于是被定性为非东林,前半生官路坎坷,万历四十四年到天启七年,十一年过去了,才是陕西道参议。参议这是什么官职呢?明于布政使下设左、右参议,无定员,分守各道,并分管粮储、屯田、清军、驿传、水利等事。请注意“无定员”三字,也就是说这样的官职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典型的临时工。

好在这货今年打乱贼打出了名头,于是被陕西道的御史发掘并推荐了过来,顺利的进入了周祥春的视野,成功的成为帝党的一员。

孙传庭,山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一辈子都没到过江南,和东林没有瓜葛,典型的非东林。天启年间因为反对魏忠贤而辞职。

等到崇祯上台后,凡是反对魏忠贤而受过迫害的,一律都有封赏。可惜这货不是东林人物,这封赏便没他的份,如今正窝在山西老家教书。山西道的御史所推荐,如今也进了周祥春的视野,帝党的外围成员,还没变核心人物。

杨鹤,湖北人(典型的楚党),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当时的楚党党魁之一,万历、天启两朝的风云人物。天启年间给魏忠贤给干趴下了。

好在资历老,名望高,崇祯元年起复为都察院都御史,九卿之一。眼见着再进一步就能入阁,问鼎大明的最高权力核心。可惜非东林的出身害了他,上任没几个月便被东林赶去了西北吃沙子。还是那句话,好在这货资历老,影响大,东林没敢太过为难,给了他一个三边总督的名头。

三边总督看起来很威风,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明朝有不成文规矩,为了防止百官篡位,凡是担任过总督职务的便没有机会再入阁。你掌握过大批军队,现在又来引领百官,文武都在你手里,对朝廷来说,岂不是太危险?于是,杨鹤的入阁梦想就这么断送了。

杨鹤的资历太过牛逼,眼下的位置也比周祥春高了半分,自然无法把人家收入麾下,不过却也是帝党成员之一,可以算是周祥春的有力外援。

杨嗣昌,杨鹤的儿子,自然也是根正苗红的楚党(虽然此时楚党已经名存实亡,不过一点也不妨碍东林给他带楚党的帽子。)这货的资历却是洪承畴和孙传庭的结合体,当初也因为反对魏忠贤而离职,不过好在他有个老爹,影响力很大,崇祯元年便被启用为河南道参政,照样是个地方上的临时工,没啥权力。

当初王启年读到杨嗣昌的《地官集》,十分佩服,便把他推荐给了周祥春。父子两代的前程都断送在东林手里,如此的深仇大恨之下,这货要算反东林的先锋之一。周祥春稍一招揽,这货便自带干粮投了过来,如今算是帝党的核心人物之一。

陈新甲,河北人,自然是非东林,而且这货功名不显,竟然只是举人出身。好在这货家里有钱,天启年间花钱捐了个知县,再一路砸钱下来,到了崇祯元年便升到了刑部员外郎。

官职虽然升了,也从地方进了京师,可惜这货的日子却凄惨无比。衙门里面清一色的东林官员,甚至大家在衙门都不说官话,只说吴侬软语。这货出身河北,这些交谈自然听不懂。语言不通,再加上同僚们一起杯葛,那还怎么办事?每次都是不动还好,一动必错,几个月下来简直是生不如死。

好在京师的非东林官员不多,周祥春接触过京师这些非东林后,发现京官之中也就这货能拿出手了。这货虽然举人出身,却有谋士的底子,再加上家里又有钱,便矮子里面挑将军,把他也拉入了帝党。

郑崇俭,山西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照样非东林出身。和洪承畴是难兄难弟,两人同样万历四十四年中的进士,同样都是崇祯元年陕西道参议(又见参议,又见临时工,崇祯末年基本上就是这群临时工在唱戏)。同样都是因为剿匪得力,被地方于是所推荐,才进了帝党。

至于其他人物,也有上百号,只是这些人在后面的历史大事件中,往往是出个场,跑个龙套而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