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桑榆非晚 柠月如风 > 第四十七章 吴县令(第2页)

第四十七章 吴县令(第2页)

老舟子就住在乡下,靠近安丰县郊外的地方,再撑船走出五六里也快到停船的地方了。

老舟子自然着急回家,孙子每日都要去学塾上学,下学塾还要自己弄些吃食,缸里的水自然不用老舟子操心,就是米粮也不是太紧手,放铜钱的地方,孙子也知道,可是老舟子还是放心不下,毕竟是个才七岁的小孩子。

这一次出门,一旬有余了,自爷孙俩相依为命以来,还是老舟子第一次这么久不回家。

老舟子一般都是横江摆渡,平均起来,一日两三个来回,早上和小虎比谁出门早,傍晚和小虎比谁进门早,各有胜负,有半年多时间了。

偶然价格合适,老舟子也会出趟远门,不过最多也是两三天。孙子小虎早慧,不用老舟子交代,也能照顾好自己。爷爷今晚不回来,就是出远门了,小虎知道。

今年打春之后,过了春节没几天,老舟子就带上小虎去新开的学堂报到。不光一串铜板铜钱,还有几条老舟子准备的肉干。鱼在这边不稀罕,老舟子就没带。

走了里把路,孙子还是怯怯的,老舟子嫌慢,就要背他走,小虎就不喊脚软了,摇晃着双手,走在老舟子前面。

离学塾真不算远,三四里路就到了。

先生是个讲究人,说是不能只考虑县里学生,也要照顾乡下的孩子,就婉拒了吴县令的提议,把学塾开在安丰县靠近中间的位置上。

中间位置,却真不是个好的选择。

吴县令笑了笑,虽说年轻,却也有个秀才的头衔了,还这么不上道,就随读书人去吧。

说是把学塾建在县城郊外,最后选址动工,张秀才脑子一热,反而更靠近乡下一些。

用张秀才的说法,就是县城人太少,乡下人多,这样生源才多。

虽然张秀才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却知学塾也有不少开支,光是些笔墨纸张,就让张秀才头疼。

更何况,张秀才为了建好学塾,借了好多银子的。

张秀才穷是穷,确实会说话,人缘也好。

虽如此,背地里,张秀才还是被不少人骂了无数次傻X。

安丰县辖区广阔,沿黑沙江走势,绵延有三四十里长短。

上游都是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大户人家聚集的地方,自然而然就是县城,中间隔了一段距离,再往下,就是乡下,归安丰县管辖。

老舟子住的地方也是乡下,相对更下游来说离县城比较近。

其实县城有学塾,还不止一家,张秀才在安丰县开学塾,是托了一个十八竿子勉强能打到的关系的福,吴县令不好推脱。

其实也没必要推脱,反正就是个顺水人情,自己一个人说了就算了。

吴县令和张秀才一样,也是外地人,在家乡,一个年纪轻轻的举人,也算是名动一方,本来有机会参加会试,却因家境贫寒,离京城太远,北上之路,实在无法启程。

年轻吴举人就被举荐,到了家乡更南方,做了个南方小县的县令。

这一赴任,就十年有余了。

要说好,自然算不上,要说坏,也不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其实要是留在家乡,别说是个举人,就是进士,吴长庆也绝没有可能谋个县令官职的。

一个太平县令,都十多年了,没有挪窝,真挪窝,也没有路子谋个高就,既然如此,就干脆图个安稳。

妻子就是本地大家闺秀,相知相守好多年,红脸的时候都少,女儿也上了学塾,住的宅子也大。万事都好,就是有一点说不出口的烦心事。

喜欢封神之桑榆非晚请大家收藏:(www。aiquwx。com)封神之桑榆非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