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朱元璋人殉 > 2 章(第1页)

2 章(第1页)

即位后,他又被放归回国,被弟弟软禁。然而,朱祁镇还是在几个失意大臣的拥护下复辟了。即位以后,便开始对朱祁钰进行全方位打击。

后来,朱祁钰突然「病逝」,朱祁镇秉承「斩草务必除根」的原则,起初是想让朱祁钰所有的妃嫔都殉葬,包括我们上面说的汪皇后。但吏部尚书李贤上书反对,说汪皇后绝不应该在殉葬之列。当初朱祁钰即位,汪皇后因为主张继续让朱祁镇的儿子当太子,惹恼了朱祁钰,很早就被打入冷宫,受尽虐待,算对朱祁镇有恩。而且,现在她还有两个小女儿需要照顾。

朱祁镇这才知道原来汪皇后还有站过他队的事,于是同意不让汪皇后殉葬。

幸运者汪皇后,倘使向人们讲述她死里逃生的经验,旁人也只能听听而已,绝不能当真。救她的,并非「有儿女不殉葬」的规则,而是她刚毅偏执的性格所导致的很久以前的一次错误的站队(反对易储),再加上她和朱祁镇的钱皇后有极好的私人关系。当然,李贤的上书也很关键,李贤是个很会察言观色的大臣,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

但没人替韩丽妃们说话,是因为大臣们都明白这么干没有好果子吃。

既然大臣都不敢插手,那韩丽妃们可以直接去求皇上,赢得皇上的同情吗?

新皇帝是朱高炽,也就是明仁宗,是个仁德的皇帝。

有人会说,向他求救,兴许能行。

事实上,这个想法,就是天真他妈给天真开门——天真到家了。

偏偏朱高炽,就是那个必须要杀了她们的人。

一切都要从朱元璋说起。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下诏让曾为他侍寝的40多名妃嫔殉葬,开启了明初皇帝大殉葬的先河。

以前,没能为皇帝生育的女人是有自己的去处的。要么在后宫挪个位置,到太后、太妃的居所守寡;要么干脆剃发出家,去官方的寺庵当尼姑。这样做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防止有人给(死去的)皇帝戴绿帽。但是,事情总有点让人不放心。守寡有宣淫的可能,出家也有思春的概率。一个说的是历史上一些太后、太妃;另一个的典型就是武则天,她起初是唐太宗的妃嫔(昭仪),太宗死后她出了家,后来又嫁给了太宗的儿子李治。

由此,就不能说朱元璋的担忧全是无稽之谈了。不过,担忧归担忧,秦汉以来,无数皇帝都有过这种忧虑,谁都没做得那么绝。只有朱元璋不一样,他是个为了扫除隐患,不惜大杀特杀的人。为了排除隐患,功臣都能杀得一干二净,更何况并没有建功的妃嫔呢?

不需要照顾孩子的妃嫔,等皇帝死后要殉葬,也就成了明朝的祖制之一,后代只能效仿。

对朱高炽来说,情况更是如此。棺材里躺着的人是他的父亲朱棣,他得非常机械地遵守祖制,才能完成接班任务。朱棣这一支,最大的心病就是得位不正。朱棣本人在篡权之时和篡位之后,一直在努力塑造一个「父亲的优秀继承者」的角色。守朱元璋定下来的成法,就是最简单粗暴而又有效的方式,谁都说不出个「不」字来。

朱高炽本人应当很矛盾,但他背负着沉重的历史任务。由于有这个任务在身,就只能违背本性去杀人。

所以,在父亲朱棣花了14年建成的新宫殿(紫禁城)的广场上,朱高炽摆了几桌席,为即将赴死的女人们饯行。

女人们心情沉重地吃完饭,就「升堂」(登上殿堂)了。在贴身婢女和办事太监的陪同下,走到了停放着永乐大帝灵柩的殿里。这里肃穆庄严,白色和黑色的现场,有一半是为妃嫔们准备的,她们也即将成为死人。所以,升堂的过程中,她们就放声大哭。

图:乾清宫,朱棣死后灵柩停放在仁智殿,该大殿已不存在,形制类似上图

图:乾清宫,朱棣死后灵柩停放在仁智殿,该大殿已不存在,形制类似上图

上吊,就是她们「自杀」的方法。

殿上放着几排木桌,殉葬者被人扶上去。在她们脖子的位置有个绳套,从梁檁上垂下来。做起来比较简单,脖子一伸,桌子一撤,一了百了。

不过帝国的礼数是很周到的,由朱高炽亲自慰问,他会和殉葬者们说会儿话,问问她们还有什么愿望,他可以帮忙实现。大家的愿望当然是不想死,但不死是不可能的,于是包括韩丽妃在内的妃嫔们,都没求新皇帝格外开恩,只是趁机替亲属谋取了幸福。

韩丽妃没有血缘亲属,只有乳母一直照顾她,于是她替金黑求情道:「我母亲(金黑)年纪大了,能让她回国吗?」像这样的遗愿,朱高炽还是能答应的,虽然很快就反悔了,但毕竟当时答应了,使韩丽妃走的时候略微安详了些。

朱高炽反悔的主要原因,是怕金黑回国后和别人瞎聊。马上要发生的场面过于刺激,金黑见了人,难免跟人提起。在国内,见证这种事的人除了死者,都会得到相应的利益,前提是不能往外说。泄露禁宫里的秘密,是要「赐鸩酒」的。这就是国内所有人缄口不言的原因。朝鲜虽是附属,但毕竟不是在国内,就好像死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