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没关系。
这样的难度才让人热血沸腾。
拿到了题目的吴岸他们一行人,迅速就讨论起答题方案来。
如果还是地区赛,吴岸他们队伍可能对这道题目束手无策。
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这种类型的计算机视觉算法。
但是经过了十五天的训练,他们都变得强大了。
在那十五天里。
学校请来了?相关领域的顶级教授,把最适合在比赛中运用的知识,?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教会了他们。
除此之外,学院还找了几个行业大牛,跟他们介绍计算机视觉识别在企业中的经验。
他们了解到了最前沿的、代表未来的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机视觉的算法。
还学到了小团队最高效的分工合作方式。
等等……
吴岸他们不知道能不能应付比赛,但是吴岸感觉他自己的水平提升了很多。
──虽然对于他学到的东西对于他的公司?来说?,好像并没有什么作用。
就当成是一个念想吧。
把“想要组建一支队伍,参加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大赛”这件事情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四天,三夜:
和之前的比赛一样,利用交换身体的优势,李雨花代替吴岸进行“身体上的休息”,让吴岸有更多的时间“答题”。
因为题目难度大,这次比赛吴岸要比以前更累。
比赛的八十个小时里,吴岸“精神”上的休息,也许只有不到五个小时的时间。
李雨花有些心疼他。
但他眼里有光。
所谓“为了他的健康”劝阻,反而会是伤害。
所以,李雨花选择支持。
第一天,吴岸以李雨花的身份,“辅助”周云龙和王子夏完成了算法验证。
第二天,吴岸作为自己,与大家搭建好了计算机视觉识别的框架,开始对程序进行深度学习训练。
第三天,与李雨花交换了身体,根据深度学习的结果,对算法进行改进。
他们发觉光靠机器视觉,根本不能很好的还原人体的动作捕捉,索性改变玩法——让计算机根据机器视觉的结果,“脑补”出人体的动作。
第四天,吴岸一整夜加上一个白天的与大家进行算法改进,在有限的算力下,更改视觉识别和人工智能“脑补”动捕动作的算法权重。
然后,在忐忑中把“作业”提交了上去。
因为工作量巨大,就连李雨花也来打下手进行人工智能的标记,没有时间去“刺探军情”。
更没有时间去理会其他小组来“刺探军情”的助理。
但是……最后程序运行的结果,吴岸他们算是比较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