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必须是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牌匾,才能突显出侯府的威风,小侯爷的文武双全。
“必须得有春联。”赵启明朝胡先生说了这么句话,然后朝刚好经过的丫鬟吩咐,去书房拿笔墨出来,又让人通知钱管家,去厨房准备些绢布。
在胡先生不解的眼神中,笔墨和绢布很快被带了过来,同时带来的还有书案。
看到这个架势,胡先生就算不知道“春联”是什么,也至少明白小侯爷是打算写字。而下人们都知道小侯爷是大文豪,却基本没见过小侯爷的笔墨。于是不管是胡先生还是其他下人,都好奇的聚集过来围观。
在大家的注视下,胡先生亲自研磨,而赵启明提起毛笔,思考着该写些什么。
经过这大半年的练习,他的毛笔字已经从丑的不忍直视,变成“好歹能看”,至于春联的内容,因为以前看的实在太多,倒也不用刻意去想,只需回忆几副即可。
很快,赵启明有了思路,他沾了沾墨水,提笔书写。
他先在绢布上写下“五湖四海皆春色”,然后指挥着下人换一块绢布,写下“万水千山尽得辉”,之后不用提醒,下人们铺上第三张绢布,他便写下横批“万象更新”。
胡先生高兴坏了,小老头本来就是文化人,平时见小侯爷墨宝的机会不少,但亲眼目睹小侯爷大作却还是头一次。他亲自指挥着下人将三块绢布拿起来,向众人展示,然后默念着春联的内容。
“先念上联,再念下联,最后是横批。”赵启明放下毛笔,向胡先生解释。
于是,胡先生又按照赵启明所说的先后顺序念了一遍,不禁露出了沉思的表情:“这文体倒是新颖,寓意也很吉祥,但似乎不像是诗词。”
“这是春联。”赵启明指了指对面的门廊:“回头找雕工刻出来,就按照我写的样式,上联挂在左侧,下联挂在右侧,横批挂在头顶。”
听到这话,胡先生也看向门廊,试着想象。结果,小老头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笑着朝赵启明说:“既是小侯爷的墨宝,又寓意吉祥,挂在人进认出的地方,既沾了小侯爷的文气,又得了吉祥喜庆,真是好啊。”
赵启明笑了笑,忽然想起什么,又重新拿起毛笔。
这次不用他吩咐,下人们就赶紧展开新的绢布。
这次赵启明落笔,先写下“新春大吉鸿运到”,又写下“春年顺景发大财”,最后再写下横批“迎春接福”。
“挂在作坊门口,怎么样?”赵启明拿着毛笔,笑着朝胡先生问。
胡先生刚刚念完内容,还琢磨着如此内容的春联应该往哪里挂才合适,听到赵启明的话,笑的眼睛都眯了起来:“正应了作坊的生意,南来北往的客商看到,想必也想沾沾财气。”
“还有小侯爷的才气。”不知什么时候,钱管家也走了过来,捋着胡须看了看内容,然后朝赵启明行了个礼说:“老臣斗胆,请小侯爷再写一幅,挂在外院。”
赵启明正在兴头上,二话不说就开始落笔。
这次他写下“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楼”,以及横批“四季长安”。
“外院的等会再写,这是写给钱叔您的。”赵启明放下毛笔,亲手拿起绢布,然后朝钱管家说:“您是老臣,一年下来也着实操劳,这算是我对您的美好祝愿吧。”
钱管家还真没想到赵启明会送给他,赶紧双手接过,仔细的念了遍内容,然后叹息一声,行了个礼说:“借小侯爷吉言,老臣这就让人临摹出小侯爷的墨宝,制成牌匾挂起来。”
赵启明笑着点了点头,又朝胡先生说:“那刚才第一幅就送给胡先生了。”
胡先生受宠若惊,慌忙行了个大礼:“在下何德何能,受小侯爷如此器重,今后定当以此春联为训,每日进出必在心中默读,时刻记住为侯府效力,报答小侯爷大恩!”
“那倒不至于,只是春联而已。”赵启明将那副春联拿了过来,亲手递给胡先生:“您要不嫌弃,往后每年我都给您写春联。”
听了这话,胡先生感激涕零,又朝赵启明行了个大礼。
见两位老人都如此重视春联,赵启明倒有些意外,这春联居然成了笼络人心的东西。
他兴致盎然,洋洋洒洒,开始在大家的围观下,为外院和内院写下春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