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号员工,一个月就几十万。”
“我只要施行大米待遇,他们就能给我赚几百万回来。”
“我给得越多,他们就帮我赚得越多。”
“赚得少,说明我给的还不够。”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鲁省,泉城。
一个个体户老板,为了施行大米待遇,直接把自已房子车子抵押了。
得知消息的员工,不到一个周就从同行嘴里抢回来一个百万大单。
河省,国际庄。
为了施行大米待遇,缺钱的老板下班后偷着去送外卖。
一名富二代员工得知情况后,立马给公司投资了三百万。
看到风向不对,及时醒悟过来的老板们很多。
但同时,任然执迷不悟的老板,也同样不少。
这群老板普遍拥有一定的资产,但又不多。
开公司主要不是为了挣钱,而是为了享受那种被员工众星捧月的存在感。
单纯就是想当老板,在一众亲朋好友面前彰显自已作为成功人士的成就感。
在他们眼里,自已就是地主,花钱雇来的员工就是长工。
既然花钱了,就要对自已言听计从。
自已就要享受那种把员工呼来喝去的感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张伟的前任老板。
宜城。
早上十点,鲁松平被自已的闹钟吵醒,悠闲地吃过早饭后,开着自已的老款奔驰E260去往公司。
对于员工而言,迟到就是迟到,没有任何借口和理由,该罚款就罚款。
但对于鲁松平这样的老板而言,根本没有迟到一说。
对于老板而言,和朋友喝茶打牌是工作,吃饭喝酒也是工作,哪怕出门旅游,也是换个环境思考工作。
对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工作”的人来说,怎么可能有迟到一说呢。
反而,很多员工,还不体谅自已的辛苦。
还成天摸鱼,想着踩点下班。
开车来到公司停车场,看着自已的奔驰车,鲁松平很是满意。
一辆奔驰E260,就是很多工薪阶层的天花板,一辈子可望不可即的奢侈品。
开着它,自已就是老板,就是成功人士,就是鲁总。
而打工人,就只配坐公交骑电瓶车上班。
这个世界,就需要阶级,需要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