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看小说网

去看看小说网>一代清官九代流 > 二十 明后驾鹤西去(第1页)

二十 明后驾鹤西去(第1页)

这时,阎皇后听到太后病重,突然来了,出现在人们身后。她看到这情景,顾不上施礼问安,而是急着唤来宫女,叫她们调好红糖水,加上生姜片。

阎皇后手端水碗,坐在榻边,亲自为太后喂水。半碗红糖水喝下去之后,太后的咳嗽慢慢停下来。皇后安排御膳房按照自己提出的菜单为太后做膳食,自己日夜陪护在太后身边。不久,太后的身体忽然好转。入冬以后,天气渐冷时,杨震督促掖庭,提前为太后生上了铜火盆。“皇宫托孤”之后,一冬天,太后都在杨震和邓骘的监护下,坐在暖暖的铜炉旁,听奏议、看奏章,病情没有恶化。这样一来,太后顺利度过冬天,度过新年。

第二年,春分过后,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春风和煦,阳光普照。燕子一群群从南方飞来,在安逸的屋檐下,开始啄着新泥。

随着春天的到来,邓太后身体更加好转,精神矍铄,她便不顾宫女们的阻拦,乘辇到永安宫前殿大堂,召见了安帝、百官,并北至新修缮的宫室东宫看了太子,又到后宫看了皇后和众妃。

返回后,太后抱病下诏,大赦天下:赏赐诸园贵人、王、公、主以下钱帛各不等;赏公、卿、校尉、尚书每家子弟各一人为郎;鳏、寡、孤、独及贫困到无法生活下去者每人赐谷五斗;贞节妇人,每人发帛一匹。

太后听陪她到各处察看的杨震说,潼关关隘在大将军邓骘亲自监工下已经建成。她说:“太尉,等天气不冷不热时,你陪哀家到潼关走走,看看那里已经建成的京西屏障潼关关隘。哀家一直有一个愿望,想去潼关看看,听太尉给哀家介绍。你家乡那里文化底蕴深厚,有女娲当年炼石补天的石场,有女娲的陵墓风陵,还有当年夸父追日弃杖后孕育的一片桃林塞……潼关一定是个很值得一去的地方。到那里,一定让秉儿娘给哀家亲自下厨,做一顿潼关火锅品尝品尝。品尝完潼关的小吃,再把你们那里那个老腔戏班子叫来,就在你的学馆院子,给哀家唱一晚。哀家小的时候,喜欢听南阳的宛戏,听说潼关的老腔戏,也很有关西的地方风味。听说先生的老家潼关黄河老腔戏班子,把先生的‘四知拒金’编成老腔《暮夜却金》在民间到处唱,啥时间也应请到朝廷给百官唱一唱。哀家也喜欢看热闹,听说你们潼关还有个古战船表演班子,被称为‘大汉一绝’,到时也给哀家表演一场……”

杨震不住点头:“太后,一定一定,一定为太后准备好!”

太后又道:“哀家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把你们五大圣贤聚在一起,可是……”

邓太后时常引以为骄傲的是,在她临朝执政的近二十年,大汉出现了蔡伦、张衡、许慎、班昭、杨震五大圣贤。

但是,回到宫中后,太后便不顾身边宫女宦官的劝阻,继续通宵达旦,日夜劳作,处理奏折。这夜,她又开始咳嗽,咳着,咳着,咳出了血,以致咳血不断,最后猝死在御案上。邓太后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大汉,大汉经过十多年的整治,国库充盈了,百姓的负担减轻了,大汉出现了太平盛世,可太后忧劳成疾,心力交瘁,暴卒在自己的御案上。

安帝乘着六羊车匆匆赶到永安宫,却没有见上太后最后一面。

邓太后死后,遗书公告天下:“哀家以无德,母仪天下,而天不惠我,早遭大忧。和帝去后,朝内无主,平民厄运,国家危于累卵。哀家克己勤政,一片苦心,不敢以万乘之国为儿戏,上求不欺天愧对先帝,下求不违背民意有负本心,至诚在于赈济安度众生,安定刘氏天下。自觉应当彻底感动天地,蒙受福分,而和帝、新野君、班太傅相继去世,内外丧祸,伤痛不绝。忽又病魔沉重纠缠,不能侍祠宗庙,自奋力上原陵,加上咳塞唾血,以致不起。生死存亡,寿命大限,是无可奈何的。公卿百官,应勉力尽忠恪慎,辅助皇上。哀家百年后,丧事一律从俭。”

邓太后在后位近二十年,享年仅四十岁。根据古代谥法,“有功安人曰熹”,邓太后在世时的人格与功绩被朝野一致首肯和称颂,因此,她死后谥号定为“和熹皇后”。

临朝执政近二十年的一代明后邓绥,驾鹤西去。

大汉全国,举天同悲!

永安宫正殿内,太后的梓宫安放在大殿正中。皇亲国戚齐聚灵堂戴孝守灵。殿堂内外,孝幔如云飘拂,香烟似紫气弥漫。灵堂中正在祭奠举哀,朝中王公以上各色官员前来吊孝。

灵前,永安宫内外的地上,一边是安帝、王爷、公卿百官、皇亲国戚等,一边是皇后、嫔妃、王后、郡主等,他们个个都根据身份服丧,跪在安放灵堂的大殿里外,恸哭、哀悼邓太后。

这时的安帝刘祜身穿斩衰,手持丧杖,和身穿齐衰的太子刘保带领邓骘、杨震、耿宝、袁贵等朝中公卿守灵。阎皇后和几个嫔妃都浑身缟素,一个个越发显出风姿秀逸。整个永安宫内外一片素白。

灵堂里,哭声一片。

在京文武百官,文官三品以上、武官中郎将以上,具丧服入灵堂,皆不许用金银珠翠,临毕,行奉慰礼。在外文武百官与在京官同,皆服丧七日。举国男女皆服丧七日。

接到太后驾崩的讣告,北地王滇零大惊失色,深感意外,连忙准备起身到京城吊孝。不料王子零昌却心生歹意,欲密谋乘虚而入,杀了刘祜,取代大汉。滇零听闻十分震怒,告诫零昌说:“邓太后仁慈宽厚,杨震、邓骘对我们视如兄弟,我们不能兄弟相残啊!”随即制止了零昌,身着孝服快马奔赴京城吊孝。

前来吊孝的文武百官和各国使者排成了长龙,接连七日,京城内外停嫁娶、辍音乐,军民摘冠缨,命妇去装饰,朝夕哭临,沉浸在一片哀痛之中。

葬礼这日,杨震作了一篇题为《哭和熹》的悼文,在葬礼上宣读。

杨震泪流满面,双手颤抖,哭读着:“永初元年,安帝即位,和熹辅佐。

太后德淑,卓越非凡,为国母之典范。开朝伊始,百废待兴,万象更新。然太后继承光武大帝明君之道,重视农耕,善待百姓,垦田屯军,寒暑春秋,似水流年,励精图治,二十余载,万民敬仰。如今,战祸远去,四夷平安,四海归一,中央集权,国业如愿,蒸蒸日上,国力充足富强,威震四海,百姓共享太平,然……”

杨震读到此处,已泣不成声,而葬礼现场,哭声震天。

邓太后一生没有儿女,没有私心,自打临朝称制,就对自己的理想做了定位:尽其所能,终其平生,使大汉民富国强,百姓有饭吃有衣穿,朝廷不受外族侵略,国泰民安。

邓太后一生,政治清明,政绩卓著。在她临朝执政之前,外戚、宦官轮流掌政,纲纪败坏;在她接手朝政的时候,国库亏空,浪费严重,边境不宁;在她执政初期,水旱蝗灾,天灾人祸不断,全国先后就有四十一郡国发生水灾,二十八郡国遭遇风蝗侵袭,二十五郡国出现干旱,十八郡国出现地震,南蛮民变、西羌反叛战争十多年,军费高达二百四十亿钱,致使国库空虚,内忧外患重重。

然而,在一代明后邓太后的治理下,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下,百姓生活仍能获得复苏,社会渐渐安定。邓太后摄政期间,在杨震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劝课农桑,减徭薄赋,考试取士,选贤任能,内政修明,吏治严谨,军备严整,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各业高度发展,使大汉达到鼎盛时期。

邓太后临朝执政,外戚、宦官均不能为祸。她日夜操劳,躬自处置,增收节支,减轻赋税,救济灾民,终使岁还丰穰,百姓安居乐业。她任用杨震为大军师,邓骘、袁贵为大元帅,采取“连征带抚”的良策,平定西羌,结束了长达十多年的西羌侵扰,使西线多年无战事。她采纳杨震及班超之子班勇的进言,安定并州、凉州,打通西域,恢复与西域各国中断多年的“丝绸之路”。

邓太后临朝称制近二十年,恩遍天下,明辨冤狱,功垂竹帛。

这时,平望侯刘毅决心要把自己早已写就的颂扬邓太后丰功伟绩的颂文拿出来,因为,在去年拜杨震为大太师封侯的朝会上,被邓太后阻止,没有宣读,今天,他无论如何要献给邓太后。得到安帝和杨震的许可后,刘毅边哭边念道:

“微臣闻《易经》上记载伏羲神农事迹,使皇之德昭著;《书经》上记述唐尧虞舜事迹,而显帝道崇高。因而,即使是圣明的三皇五帝,也须将其功德记载于竹帛史册,把其德音留之于管弦,才能使其名声显扬。微臣思虑,皇太后禀赋大圣的英姿,体现天地的厚德,踪齐舜妃娥皇、女英,迹比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孝悌仁慈,允恭节约,杜绝奢侈浪费的根源,防止抑制逸乐贪欲的苗头。匡正帝位于朝廷,德正教化遍及四海。和帝元兴之际,国无太子皇储之副,太后仰观天象,参照人誉,迎立安帝为天下主,汉室永安,四海平静。又遭水灾,赈济饥荒。施恩下及百姓,赈灾官员,冠盖交路。菲薄衣食,为群下表率。减少膳事,解除车马,以赡养黎民百姓。怜悯存心,若保赤子。

克己引咎,显扬卑微。崇尚安和之政,布施宽恕之教。扶助兴国,存续绝世,录用功,复宗室。流放了的赦免其罪,放还原籍,禁锢了的复为平民。施政不属惠和的,思想上不予考虑;制度不合旧典的,朝廷内不与提及。大德洋溢,充于宇宙;恩泽丰沛,布满八方。华夏和乐向化,戎狄混同归并。大功著称于大汉,硕惠厚加于生民。高高的功业,可以闻而不可以企及;汤汤的勋绩,可以歌而无言形容。古代的帝王,设左史以记事,置右史以记言;汉室的旧制,每世都有史事的记载。道有低有崇,治政有进有退。假使善政不记述,细小灾异却总把它写下来,这便是让唐尧商汤负洪水大旱的责任,而无视他们功与天齐的政绩和美德;即像只知商王武丁有雊雉升鼎而鸣,成王周公而有雷电大风的变异,却不知他们有中兴商朝和使周朝康盛之功。上考《诗经》《书经》,虞舜娥皇、女英二妃,周室有后稷母姜嫄、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大姒三母,修养品行,佐助德教,送迎并不出户,见兄弟不过门限。自古以来没有像当今皇太后这样,在内遭遇家庭变难,在外遇到连年灾害,却总揽万机之政,经管天下之万物,而建树如此崇高伟大的功德的。应当命史官撰写《永安宫注》《圣德颂》,来光大皇太后的辉煌业绩,把她的勋德镌刻于金石之上,高悬于日月之间,垂之永远,以体现陛下淳厚的孝道……”

刘毅哭读完,百官纷纷齐呼称颂:“兴灭国,继绝世,录功臣,复汉室……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即;汤汤之勋,可诵而不可名。”

第十三日,梓宫出殡。在洛阳城外的驿道上,文武百官及洛阳百姓为邓太后送葬。灵车由九百名羽林军骑兵护卫,一百二十八名乐师组成的皇家乐队走在前方,鼓点一响,皇家乐队闻声齐奏,一路哀乐。送葬的朝廷官员车驾以及人群,从洛阳城外,一直绵延到城北墓地。

浩大的送葬队伍一路行进着,最前边浮动着招魂幡和奏乐的朝廷乐队,凄婉哀怨的送葬音乐响彻天宇;随后是袁礼带领的几百人羽林军在前开路护卫,人人皆穿孝衣;中间是偌大的龙凤灵柩,置于车辇之上缓缓行进。宫女们穿白戴孝守在四周。紧跟的是穿白戴孝的汉安帝刘祜和太子刘保。身后是全身缟素的阎皇后和妃子们,她们的脸上皆垂罩着一层白色面罩,面容肃穆哀痛。安帝刘祜、太子刘保两人和阎皇后,皆由宦官和宫女搀扶着。接着是袁飞率领的五百铁骑跟随其后保护着,人马皆穿孝衣。后边跟着的是穿白戴孝送葬的文武百官。

古哀乐和送葬人的哭声混在一起,天地悲哀。

一些宦官跟在队伍后边,边走边撒着纸花,冥钱像雪花一样飘飞在天地之间。

太后的灵柩沿着黄土铺就的御道从京师出发直到顺陵——她将与汉和帝合葬于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