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日上竿头,院里的雪还没有融化,阳光明媚,房中也莫名地亮了起来。
赵楷站在窗前的书桌旁,喝了一杯热好的黄酒,提起狼毫,嘴里念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继续在纸上写了下去。
“三哥,怎么没有出去探雪寻梅,反而呆在房中独酌啊?”
帘子被揭开,赵构笑容满面、人畜无害地走了进来。
赵楷写完,放下狼毫,笑道:“九哥,你怎么有空前来,快过来喝一杯,暖暖身子!”
赵构过来,看到桌上的纸张,不禁笑道:“王松已经身没,想不到这厮的词作还有人欣赏,三哥真是好心情。”
赵楷摇摇头道:“九哥,我只是心里在纳闷,这王松到底是如何样的一个人?武能提枪上马,耀威于千军万马之中,文能七步成诗,下笔如有鬼神。这样的人,应是天纵奇才,怎么就会冲动如厮,以至于兵败身死,实是令人费解!”
话虽如此,赵楷的神色间除了少量的痛惜之色,更多的却是幸灾乐祸之意。
赵构面色不变,轻声道:“三哥,听说这厮是为了一个女子,乃是府谷折家的折月秀。此女倒是国色天香,妙不可言。王松为情所困,冲冠一怒为红颜,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二人相视一笑,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戏谑之意。
二人坐下,下人奉上茗茶,赶紧退下。
见周围无人,赵构才说道:“三哥,自去岁金人退出以后,大哥对我的看法就是不豫。当初我在河北开大元帅府,也是秉承圣意。虽然未能挥兵解救东京,那也是番子势大,不得已而为之。大哥认为我手握重兵,逡巡不进,处处刁难于我,恐怕我在东京城,是呆不了多长时间了。”
赵楷心里暗暗鄙夷,分明是你畏敌如虎,女真人才如此嚣张,差点就攻破了汴梁城。要不是王松当时率部来援,这东京城早就破了,自己也会成了女真人的阶下之囚。
不过,时移势易,现在大家谈论的与彼此休戚相关,牵扯到彼此的切身利益,自然不会再提以前的芥蒂。
“九哥说的不错!”
赵楷点头道:“自大哥登基以来,靠着王松侥幸渡过了难关,如今是越来越不把你我兄弟放在眼里,反而是冷嘲热讽,处处刁难。如今,你我都成了他的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你我是同病相怜啊。”
赵构心中明白,自己这位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三哥,不仅是父亲太上皇赵佶的宠儿,而且也颇得朝中诸位大臣的青睐。
自己虽然“文武双全”,但是因为自己的母亲韦贵妃年老色衰,早已失宠,自己在道君皇帝心中,早已没有分量。
不过现在也不是谈论这些的时候,道君皇帝已经失势,现在是大哥赵桓当政,是要如何应付眼前的窘境。
赵构瞥了一眼赵楷,摇头道:“如今回想起来,还是道君皇帝在位的时候快活,你我兄弟,安安静静的做自己的逍遥王爷,岂不快哉。说起来,当年爹爹可是十分宠爱于你,若不是奸人作祟,现在这皇位,可就是你的了!”
宣和年间,赵桓虽然是嫡长子,也是皇太子,但宋徽宗赵佶最钟爱的儿子却是三子赵楷。
按照宋朝制度,宗室不领职事。可赵楷却提举皇城司达数年之久。皇城司的主要职责是拱卫皇城、侦察臣民动静,率领近三千禁卫与侦探。而且,皇城司不受殿前司节制,不隶台察,权势极大。
也正因为如此,原来李国虎、镇山虎这些黑白两道的狠人,才会在赵楷面前服服帖帖,不敢有半分忤逆。
赵佶、赵桓二父子的性情与爱好大异其趣。赵佶风流倜傥,赵桓举止拘谨;赵佶多才多艺,赵桓声技音乐一无所好”;赵佶以“好色”闻名,赵桓“不迩声色”。赵佶不爱赵桓,赵桓对赵佶的所作所为也看法颇多。
也因为如此,赵佶更喜欢科举第一,文采风流出众的赵楷。若不是金人南下,赵佶吓破了胆,传位于赵桓,罪已、内禅、带着爱子赵楷和群臣南逃,赵楷有可能已经是九五至尊了。
见赵构提到这些,赵楷摇摇头道:“那都是以前,现如今我也是如履薄冰,大哥对我也是百般挑剔。皇城司如今已经由三万人降到了两万出头,少了近千人不说,还时时受到御史台那些清流们的台谏,甚是烦人。就说上次,赵贵是皇城司的亲事官,却在开封府大牢里莫名其妙地给王松杀了。大哥倒好,还义正言辞的让我不要搞事,恪守律规,亲善爱民。你说,这是不是荒谬之极!”
赵构嘴角微扬,摇头道:“三哥,你还好,只是训斥之忧。大哥对我,已经是如鲠在喉,问责、呵斥,发配远行已是不可避免。若是去了北地,弄不好就是身死名灭。我是忧心忡忡呀。”
赵楷看了看周围,低声道:“若是道君皇帝能重回皇位,你我兄弟的烦恼不就烟消云散了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构心头一喜,也压低了声音道:“三哥,兄弟我只求一安乐郡王,不想颠沛流离,客死他乡。小弟一切以三哥和道君皇帝马首是瞻。”
赵楷点点头道:“此事得从长计议。朝中的一些肱骨大臣需要拉拢、分化瓦解,这还需要你我兄弟齐心协力,万事才能周全。”
赵构点点头道:“三哥,依你看,需要从那里着手?”
赵楷刚要说话,门外响起了下人的敲门声,“王爷,耿老公相和唐相前来拜访。”